TOP

孕期超声检查全攻略:每次检查查什么

2025-07-11 09: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孕后要做多少次B超?”“NT、大排畸、小排畸到底查啥?”“超声单上的‘肾盂分离’‘侧脑室宽’是不是宝宝有问题?”——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多半被这些问题绕晕过。孕期超声就像给肚子里的宝宝“拍成长纪录片”,每次检查都有特定的“拍摄重点”,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少了关键镜头。今天就来给大家捋捋,从怀孕到生,超声检查到底要做几次,每次都在看什么,让你拿着检查单也能心里有数。

一、孕早期(6-13周+6天):确认“宫内好孕”,看宝宝“扎根稳不稳”

刚查出怀孕,准妈妈最关心的是:“宝宝是不是在子宫里?有没有长胎心?”孕早期的超声就像给宝宝做“初次登记”,解决这些最基础的问题。

1. 6-8周:第一次超声,看“种子发芽了没”

这次超声一般是经阴道做(肚子里还没多少羊水,阴道超声看得更清楚,对宝宝没影响,别紧张),主要看这几点:

l 是不是宫内孕:排除宫外孕(宝宝长在输卵管里,很危险)。如果在子宫里看到“孕囊”(像个小水泡),就踏实了;

l 有没有胎心胎芽:孕囊里长出“胎芽”(像小豆芽),并且能看到规律的心跳(每分钟跳110-160次),说明宝宝在正常发育;

l 孕周对不对:根据孕囊大小、胎芽长度,算出“实际孕周”(可能和月经算的不一样,尤其是月经不准的妈妈)。

如果月经推迟了两周,超声还没看到胎心,可能是孕周算错了,也可能是胚胎停育,医生会让你过几天再复查。

2. 11-13周+6天:NT检查,给宝宝“颈部拍特写”

这是孕早期最重要的超声,也叫“早唐筛查”的一部分,重点看宝宝脖子后面的“透明层厚度”(NT值):

l 正常NT值<2.5mm,说明染色体异常(比如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较低;

l 如果NT值≥2.5mm,也不代表宝宝一定有问题,只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无创DNA或羊水穿刺)。

这次超声还会看宝宝的“整体轮廓”:头、身体、四肢是不是都长出来了,心跳是否正常,相当于给宝宝做“第一次全身检查”。检查时宝宝如果趴着看不清,医生会让你出去走走、吃块巧克力,等宝宝换个姿势再拍——小家伙在肚子里可不老实呢。

二、孕中期(14-27周+6天):给宝宝“做体检”,排查大问题

孕中期是宝宝器官发育的关键期,超声检查就像给宝宝做“详细体检”,重点看器官结构有没有大问题,是整个孕期最“全面”的一次检查。

1. 20-24周:大排畸(系统超声),给宝宝“从头到脚查一遍”

这次检查被称为“大排畸”,医生会用超声探头在肚子上“扫来扫去”,花20-30分钟(甚至更久)仔细看宝宝的每一个器官:

l 头部:大脑结构(有没有脑积水)、颅骨是否完整、眼眶和鼻子是否正常;

l 心脏:四腔心结构(左右心房心室是否正常)、大血管连接是否正确(排除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l 腹部:胃、肝、肾、膀胱是否存在且位置正常(比如有没有“内脏外翻”);

l 四肢:手臂、腿的长度是否符合孕周,手指脚趾数量(不过宝宝总握拳,偶尔看不清也正常);

l 脊柱:脊椎骨排列是否整齐(排除脊柱裂);

l 胎盘和羊水:胎盘位置(是不是“前置胎盘”,容易出血)、羊水多少(太多太少都不行)。

检查时如果宝宝挡住了关键部位(比如脸朝下看不到心脏),医生会让你翻身、走路,甚至爬爬楼梯——想让小家伙配合,真是得费点劲。要是一次查不完,可能需要改天再做,别焦虑,这不是宝宝有问题,只是“姿势不对”。

2. 24-28周:糖尿病筛查时的超声(可选),看宝宝“长得太快还是太慢”

这个阶段很多医院会在做“糖耐”(筛查妊娠糖尿病)时,顺便做一次超声,主要看宝宝的“生长发育”:

l 测双顶径(头的直径)、腹围、股骨长(大腿骨长度),算出宝宝的“估计体重”,看看是否符合孕周(太大可能是糖尿病导致,太小可能营养不良);

l 再看看羊水和胎盘情况,有没有异常变化。

三、孕晚期(28-40周):看宝宝“准备好出来了没”

孕晚期的超声更像“产前评估”,重点看宝宝的位置、大小、羊水和胎盘,判断能不能顺顺利利生下来。

1. 28-32周:小排畸(晚孕超声),复查“有没有新问题”

这次检查会重点复查大排畸时没看清的部位,以及孕晚期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l 再次排查胎儿结构异常(有些问题可能在孕中期没表现出来,比如肾积水可能在孕晚期才出现);

l 确定宝宝的胎位(头位、臀位还是横位,头位才适合顺产,臀位可能需要纠正或剖宫产);

l 检查胎盘成熟度(有没有老化)、羊水指数(是否正常)。

如果这时候发现宝宝是臀位,医生可能会教你“膝胸卧位”(跪着调整胎位),大部分宝宝会在32周后转成头位。

2. 37周后:产前超声,给分娩“做最后评估”

临近预产期,超声会做“分娩前的最后检查”:

l 再次确认胎位(如果之前是头位,现在有没有变成横位);

l 估算宝宝体重(太大的话可能不好顺产,医生会建议控制饮食或评估剖宫产);

l 看胎盘位置(如果之前是前置胎盘,现在有没有长上去,没长上去可能需要剖宫产);

l 测羊水深度(羊水太少可能需要催生,避免宝宝缺氧);

l 检查脐带绕颈情况(很多宝宝会绕颈1-2周,大部分不影响顺产,别担心)。

四、这些超声“冷知识”,准妈妈别搞错

1.超声次数不是固定的,“有需要就做”

正常情况下孕期做3-5次超声就够了,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出血、胎动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医生可能会增加次数,这是为了监测宝宝安全,不是“做多了不好”。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常规超声会伤害宝宝,别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检查。

2.超声看不到“所有问题”,别盲目相信“百分百排畸”

超声能发现大部分严重结构异常,但不是万能的:比如耳朵、手指细节、视力听力问题,超声查不出来;一些功能性问题(比如智力、脑瘫)也无法通过超声判断。它就像给宝宝拍“黑白照片”,能看出大致轮廓,却拍不清所有细节。

3.超声单上的“专业术语”,别自己吓自己

看到“肾盂分离”“侧脑室宽”就慌?其实很多是正常现象:

l 肾盂分离<10mm,大多是宝宝憋尿导致,出生后排尿就好了;

l 侧脑室宽<10mm,多数会随着孕周增长慢慢吸收,定期复查就行。

拿到超声单后,别自己查百度瞎猜,直接问医生,他们会结合所有检查结果判断,比自己吓自己靠谱多了。

结语:超声是宝宝的“成长日记”,平常心对待就好

孕期超声就像给宝宝写“成长日记”,记录他从一个小孕囊长成一个小娃娃的过程。每次检查前别焦虑,检查时配合医生(该走就走,该吃就吃),拿到结果有疑问就问医生——大部分宝宝都是健健康康的,超声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安全地来到这个世界。

下次做超声时,不妨放松点,说不定能看到宝宝在肚子里踢腿、吃手指呢——那可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小惊喜”。

(杨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