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脑血管病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冷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它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瘫痪、失语、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然而,脑血管病并非毫无预兆,在突发前,身体其实会发出一些微妙的提示信号。若能及时察觉这些信号,或许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头晕目眩:大脑的“警报初鸣”
头晕目眩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这种头晕并非普通的晕车或睡眠不足引起的短暂不适,而是一种持续性的、难以缓解的眩晕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周围的环境在旋转,或者自身有摇晃、漂浮的错觉,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只能卧床休息。
这种头晕的出现,往往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当脑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会受到影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极高,一旦供应不足,就会引发头晕等症状。此外,脑血管破裂出血也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进而导致头晕。
比如,一位中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头晕,眼前发黑,差点摔倒。休息片刻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之后几天仍频繁出现头晕的情况。这很可能就是脑血管病发出的预警信号,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脑血管病变的可能。
二、肢体麻木:神经的“无声呐喊”
肢体麻木也是脑血管病突发前的一个重要提示。这种麻木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如手臂、腿部)突然出现麻木感,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或者感觉肢体变得沉重、无力,活动不灵活。有时,麻木还可能累及面部,导致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
肢体麻木的出现,是因为脑血管病变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时,脑部的神经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受阻。而肢体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都由大脑的神经支配,一旦神经传导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
例如,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在清晨起床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右手麻木,拿东西时使不上劲,试图活动手指时也感觉有些僵硬。起初,他可能并未在意,以为是睡觉时压到了手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麻木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整个右臂的活动。这时,就必须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性,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言语不清:沟通的“障碍信号”
言语不清是脑血管病较为明显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吐字困难、语无伦次等情况,严重时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种言语障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带来极大的困扰。
言语不清的发生与大脑的语言中枢受损有关。大脑的语言中枢负责控制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当脑血管病变影响到语言中枢所在的区域时,就会导致言语功能障碍。不同的脑血管病变部位可能会引起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如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别人的话,但自己说不出来;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说话不流畅,但自己却不知道说错了什么。
有一位老人在与家人聊天时,突然说话变得结结巴巴,词语搭配混乱,家人反复询问也无法理解他的意思。老人自己也感到十分着急,但却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脑血管病的前兆,家人应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以便及时进行救治。
四、视力障碍:视界的“模糊预警”
视力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突发前身体发出的一个重要提示。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视力模糊、眼前发黑、视野缺损等症状,有时这种视力问题只是一过性的,持续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就会自行恢复,但也有些患者会遗留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视力障碍的出现与脑血管病变影响视神经或视觉中枢有关。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时,视神经或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会受到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影响视力。此外,脑血管病变还可能引起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
比如,一位年轻人在工作时突然感觉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大约过了几分钟后,视力才逐渐恢复。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用眼过度,休息一下就会好。然而,这种视力突然发黑的情况却频繁发生,这让他开始感到担忧。后来经过检查,发现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视力障碍。如果他能早点重视这些症状,及时就医,或许就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五、频繁打哈欠:大脑的“缺氧求救”
在日常生活中,打哈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疲劳、睡眠不足或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引起的。然而,如果频繁出现打哈欠的情况,尤其是在睡眠充足、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就需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性。
频繁打哈欠是大脑缺氧的一种表现。当脑血管发生病变时,脑部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了增加氧气的摄入,身体会通过打哈欠的方式来扩张肺部,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从而提高氧气的供应量。
六、结语
脑血管病虽然凶险,但并非无迹可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视力障碍、频繁打哈欠等身体发出的提示信号,都是我们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线索。当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情况时,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杨引平 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乡卫生院 全科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