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职业暴露:放射工作者健康管理

2025-08-07 15: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职业暴露与放射危害的本质

职业暴露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过程。对放射工作者而言,主要暴露源为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这类辐射能量较高,可直接破坏生物分子结构(如DNA),导致细胞损伤或基因突变。与普通辐射(如可见光、微波)不同,电离辐射的危害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即使低剂量长期接触也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二、放射职业暴露的主要健康风险

1.癌症风险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与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放射工作者癌症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2-1.5倍,且暴露剂量越高、时间越长,风险越显著。

2.组织与器官损伤

急性高剂量暴露可能引发皮肤灼伤、放射性皮炎,甚至急性辐射综合征(如恶心、脱发、造血功能障碍)。慢性暴露则可能导致白内障、生殖细胞突变、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3.非癌症疾病

部分研究提示,电离辐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风险,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

1.暴露剂量与时间

累计剂量超过100mSv(毫希沃特)时,癌症风险显著上升。若每日接触时间过长或防护不足,即使单次剂量低,累积效应仍可能危害健康。

2.防护措施缺失

铅衣、防护屏等设备未规范使用,或设备老化导致屏蔽效果下降,是暴露超标的常见原因。

3.工作环境设计缺陷

辐射区域划分不清、通风不良或监测设备失灵,可能增加意外暴露风险。

4.个体敏感性差异

年龄(如青春期前)、遗传因素(DNA修复能力弱)或生活习惯(吸烟)可能加剧辐射危害。

四、职业健康管理的核心措施

1.严格遵循防护原则

时间防护: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采用远程操作技术减少直接暴露。

距离防护:利用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

屏蔽防护:使用铅玻璃、混凝土墙等材料阻挡辐射,定期检查防护设备完整性。

2.个体化剂量监测

放射工作者需佩戴个人剂量计,实时记录累计剂量,确保年度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限值)。

3.定期健康筛查

除常规体检外,应增加血液学检查(如淋巴细胞计数)、眼科检查(早期发现白内障)及癌症标志物筛查,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4.技能培训与心理支持

定期开展辐射防护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关注心理健康,避免因长期高压工作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

五、结语

通过严格执行防护标准、加强个体化监测、完善健康管理体系,既能保障工作效率,又能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不是负担,而是对生命与健康的尊重。愿每一位放射工作者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杜沙沙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 毒理研究室 主管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