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就像悄悄被虫蛀的房梁,外表完好,却可能在一次轻微跌倒中瞬间断裂。发生骨折后,单纯“把骨头接好”远远不够:骨量继续流失,再骨折风险高,疼痛、驼背、失能接踵而至。现代骨科与中医骨伤科经过近二十年的对话,已形成一套“先保命、再复位、重抗松、全程康复”的中西医结合路径。以下用约两千字,把住院期间、出院后、长期随访各阶段“该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一次讲清。
一、为什么一定要“中西医结合”
1. 西医强项:精准复位固定、微创手术、抗骨松药物(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特立帕肽)、镇痛、防血栓。
2. 中医强项:辨证内服与外用减轻肿痛、调节骨代谢、改善胃肠副作用、通过针灸/功法增强肌力和平衡。
3. 证据:2022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将右归丸合补肾活血汤、骨疏康胶囊等列为 B 级证据;福建省方案指出“钙剂+活性维生素 D+中成药”联合可显著提高骨密度并减少再骨折。
二、住院急性期(0–2 周):先救命、再复位、早止痛
1. 西医路径
• 影像学评估:X 线+CT+MRI 明确骨折类型、椎体压缩程度、是否伴神经症状。
• 手术决策:椎体高度丢失>1/3 或剧烈疼痛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髋部骨折 48 小时内行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多数可行微创锁定钢板。
• 抗骨松“首剂即给”:术后 24 h 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 5 mg,或皮下注射地舒单抗 60 mg(肾功能不全者首选)。
• 镇痛阶梯:对乙酰氨基酚→弱阿片→必要时硬膜外镇痛,避免 NSAIDs 长期大量以免影响骨愈合。
• 防血栓:低分子肝素至下床活动。
2. 中医介入
• 证候辨识:急性期多为“气滞血瘀”或“肾虚血瘀”,疼痛剧烈、舌紫暗、脉弦涩。
• 方药:
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地龙、没药、秦艽)口服或鼻饲,一日一剂,连用 7–10 天,可显著降低 VAS 评分。
外用活血止痛膏贴患处,每日 1 贴,连用 7 天。
• 针灸:电针肾俞、大肠俞、阿是穴,每日 1 次,3 次即可减少吗啡用量约 30%。
• 手法与固定:中医夹板或布托外固定适用于桡骨远端、掌指骨等低暴力骨折,可与西医内固定互补,减少二次手术取钢板概率。
三、住院亚急性期(2–6 周):促骨痂、抗骨松、防卧床并发症
1. 西医
• 维生素 D3 800–1200 IU/d、元素钙 1000–1200 mg/d 分次口服。
• 继续抗骨松:若首剂已用唑来膦酸,则 1 年后复评;若用地舒单抗,每 6 个月一次;极高骨折风险可考虑特立帕肽 20 µg/d 皮下注射 18–24 个月。
• 早期康复:术后第 1 天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第 3–7 天床边坐起;椎体成形术后 24 h 佩戴腰围下床。
2. 中医
• 证候多转为“脾肾阳虚兼血瘀”:面色苍白、畏寒、乏力、舌淡胖。
• 方药:右归丸合补肾活血汤(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山药、当归、红花)每日一剂,连用 4–6 周,可提高骨痂密度 15%。
• 中成药:骨疏康胶囊 4 粒 bid 或壮骨止痛胶囊 4 粒 tid,循证证据 B–C 级,可减轻慢性疼痛并改善骨密度。
• 外治:中药熏蒸(独活、川芎、伸筋草)每日 1 次,每次 30 min,连用 2 周,可缓解腰背肌痉挛。
四、出院早期(6 周–3 个月):重建骨量、恢复功能、预防跌倒
1. 西医随访
• 术后 6 周、3 个月、6 个月复查 X 线或 DXA,观察内固定位置与骨痂生长。
• 若使用双膦酸盐,监测 eGFR;特立帕肽监测血钙、尿钙。
• 再次评估 FRAX,必要时调整抗骨松方案。
2. 中医康复
• 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改良五禽戏,每周 3–5 次、每次 40–60 min,连续 12 周可显著增加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提升下肢肌力与平衡。
• 针灸巩固:每周 2 次,选穴肾俞、命门、足三里、悬钟,电针 20 min,可减少慢性残余痛。
• 药膳:杜仲羊骨汤、黄芪虾皮汤,每周 2–3 次,补充蛋白质与钙。
五、长期管理(3 个月以后):防再骨折、调情绪、保生活质量
1. 药物
• 抗骨松:口服阿仑膦酸钠 70 mg/周或静脉伊班膦酸 3 mg/3 个月,坚持 3–5 年;地舒单抗可延长至 10 年,但停药需序贯双膦酸盐防止反弹。
• 补充剂:维生素 D 维持 800–1000 IU/d;钙剂随餐分次服,避免一次 >500 mg。
2. 中医
• 证候:久病多“肝肾阴虚”或“肾虚血瘀”,腰背隐痛、夜间加重、五心烦热。
•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长期口服 6–12 个月,可减缓骨量丢失速度。
• 中成药:全杜仲胶囊 3 粒 bid、金天格胶囊 3 粒 tid,循证证据 C 级,能减少跌倒恐惧,提高 SF-36 生活质量评分。
3. 生活方式
• 家居防跌:浴室扶手、夜灯、防滑垫;必要时助行器。
• 心理支持:骨质疏松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 30%,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中药疏肝解郁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六、常见疑问一次说清
1. 喝骨头汤能补骨吗?
每 100 ml 猪骨汤仅含钙 1–2 mg,且高脂高嘌呤,不如一杯牛奶(含钙 120 mg)实惠。
2. 钙片会得结石吗?
正常肾功能者每日钙摄入 <2000 mg 不会增加肾结石风险;分次随餐服即可。
3. 吃中药会影响肝肾功能吗?
长期含川乌、草乌、马钱子等毒性药材的方剂需监测 ALT、Cr;指南推荐制剂安全性良好,如出现乏力、黄疸及时停药就诊。
4. 抗骨松药用多久能停?
双膦酸盐类建议 3–5 年后评估;若骨密度仍低或再骨折风险高,可继续或换药。突然停药会增加骨转换反弹,必须由专科医师制定序贯方案。
七、结语
骨质疏松骨折不是“意外”,而是“必然”的骨量危机。把一次骨折当成“最后一次警告”,在骨科、内分泌科、康复科、中医科多学科团队指导下,遵循“手术+抗骨松+中医辨证+运动康复+跌倒防控”五位一体的长期策略,就能把再骨折风险从 50% 降到 10% 以下,让患者重新挺直腰杆、自在行走。
(史宝明 长葛市人民医院 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