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流感就像个调皮的 “小恶魔”,总爱盯着孩子 “下手”。很多家长纳闷,明明已经很小心了,可孩子还是动不动就被流感缠上。其实,流感的传播藏在不少日常小细节里,这些容易被忽略的 “小陷阱”,正是孩子反复中招的原因。想要让孩子在流感季少受罪,就得把这些传播陷阱一个个揪出来,逐个击破。
一、呼吸间的 “隐形威胁”:空气里的传播陷阱
1. 密闭空间成 “病毒窝”
冬天天气冷,大家总喜欢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尤其是在室内人多的地方,像幼儿园教室、拥挤的电梯、暖气十足的商场等。这些密闭空间里,空气不流通,流感病毒就像找到了 “安乐窝”,在空气中 “安营扎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很容易被感染。
每天定时给室内开窗通风很重要,哪怕天气冷,也要坚持每天开窗 2-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这样能把室内的病毒 “赶出去”,让新鲜空气 “走进来”,降低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在幼儿园或学校,如果教室人多,也可以提醒老师多注意通风,给孩子们一个相对安全的呼吸环境。
2. 飞沫传播藏 “杀机”
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喷出很多带着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就像一个个小 “病毒弹”,能飞到 1-2 米远的地方。孩子个子矮,活动范围又多在成人或其他患病孩子的周围,很容易被这些飞沫 “击中”。而且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凑在一起玩,距离近了,被感染的几率就更大。
要让孩子学会 “礼貌咳嗽”,告诉他们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没带纸巾,就用手肘弯曲部位挡住,不要直接用手。这样能减少飞沫的传播。同时,尽量让孩子远离正在咳嗽、打喷嚏的人,如果身边有人感冒,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会更安全。
二、手手相传的 “亲密接触”:接触传播的陷阱
1. 小脏手成 “病毒搬运工”
孩子的小手总是闲不住,一会儿摸玩具,一会儿抓楼梯扶手,一会儿又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指。而流感病毒能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像门把手、玩具、桌面等地方,都可能残留着病毒。孩子的手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再去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就会趁机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勤洗手是避开这个陷阱的关键。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流动的水打湿双手,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都要仔细搓洗,至少搓 20 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接触过公共物品后,一定要认真洗手。如果外出时不方便洗手,可以给孩子带一瓶免洗洗手液,随时清洁双手。
2. 共享物品成 “病毒接力棒”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总喜欢分享玩具、书本、餐具等物品。但这些共享的物品很可能成为病毒的 “接力棒”。一个孩子感染了流感,触摸过的玩具被另一个孩子拿去玩,病毒就可能通过玩具传到另一个孩子手上,进而引发感染。
要减少共享物品的交叉感染,孩子的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不要和别人混用。玩具也要定期清洁消毒,尤其是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每天都要对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玩具进行清洗,可以用肥皂水擦拭,也可以用稀释的消毒液浸泡后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给孩子玩。
三、免疫力的 “薄弱环节”:身体防御的陷阱
1. 营养不良让防御 “漏洞百出”
冬天孩子的饮食如果搭配不合理,比如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就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是身体对抗病毒的 “盾牌”,盾牌不够坚固,流感病毒就容易 “趁虚而入”。
要给孩子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让他们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菠菜等,维生素 C 能帮助增强免疫力。还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像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蛋白质是身体制造抗体的重要原料。同时,要让孩子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2. 睡眠不足使防御 “松懈偷懒”
冬天夜长昼短,如果孩子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不够,就会让身体的免疫力处于 “松懈” 状态。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让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
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一般来说,3-6 岁的孩子每天需要 10-12 小时的睡眠,7-12 岁的孩子需要 9-11 小时的睡眠。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晚上尽量让孩子早点睡觉,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能睡个好觉,养足精神,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缺乏运动使防御 “反应迟钝”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孩子喜欢待在室内,不爱出门运动。但缺乏运动也会让身体的免疫力变得 “迟钝”,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抗流感病毒。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让身体的防御系统更灵敏。
要让孩子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去散步、跑步、跳绳等,每天运动 30 分钟左右。运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让孩子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 D,维生素 D 对骨骼健康和免疫力都有好处。不过要注意,运动时要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穿合适的衣服,避免受凉。
四、环境中的 “潜伏者”:隐藏的传播陷阱
1. 室内干燥成 “病毒温床”
冬天室内开暖气或空调,会让空气变得干燥。干燥的空气会让孩子的呼吸道黏膜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且干燥的环境也有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让病毒在室内 “潜伏” 得更久。
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在室内放一台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 40%-60% 之间。也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或者经常用湿拖把拖地,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这样能减少病毒附着在黏膜上的机会。
2. 温差过大让身体 “适应困难”
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孩子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或者从室外回到室内,身体一时无法适应温差的变化,就会让呼吸道受到刺激,免疫力暂时下降,给流感病毒可乘之机。
要注意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出门前,根据室外的温度给孩子穿合适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少,也不要穿得过多,以免出汗后受凉。从室外回到室内后,不要马上脱掉外套,可以等孩子身体适应室内温度后再慢慢脱掉。在室内活动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多,避免出汗后吹风感冒。
五、提前预防的 “保护罩”:主动避开陷阱的关键
1. 接种流感疫苗筑 “防护墙”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给孩子穿上了一件 “病毒防护衣”。流感疫苗能让孩子的身体产生对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当流感病毒来袭时,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阻止病毒感染。
每年的 9-11 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因为冬天是流感的高发期,提前接种能让身体在流感来临前产生足够的抗体。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具体的接种时间和次数可以咨询相关机构。
2. 及时增减衣物防 “受凉感冒”
冬天天气变化快,家长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早上出门时如果比较冷,可以给孩子多穿一件外套,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时再脱掉。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更换湿衣服,避免受凉。
总之,冬天流感多发,孩子容易中招,主要是因为一些日常传播小陷阱在 “作祟”。只要家长能帮孩子避开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免疫力薄弱、环境潜伏等方面的陷阱,再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就能让孩子在流感季少受困扰,更安心地度过冬天。
(袁艳 河南省儿童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