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患者因为忽视了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重症。其实,很多重症疾病在发生前,身体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 “报警”,只要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采取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发热是最常见的健康信号之一,但很多人对此不够重视。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持续时间较短,通过简单处理就能缓解。但如果出现持续发热超过 3 天,且体温反复超过 38.5℃,同时伴有寒战、大汗淋漓等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种情况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加重的表现,也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比如,肺炎患者在早期可能只是轻微发热,但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细菌会迅速繁殖,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甚至引发脓毒症等重症。
呼吸方面的异常也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如果在平地行走或轻微活动后就出现明显的气短、呼吸困难,休息后也不能缓解,这很可能是心肺功能异常的信号。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若出现咳嗽频率增加、咳痰量增多,尤其是痰液颜色变为黄色、绿色或带有血丝,往往提示病情正在加重。此外,夜间睡眠时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呼吸,或者经常在夜间因憋醒而坐起,这些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成急性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的一些细微变化也可能暗藏危机。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出现持续的便秘或腹泻,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大便的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如变细、带血或黏液。这些情况可能与肠道炎症、息肉甚至肿瘤有关。另外,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一个月内下降超过 5%),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这可能是消化系统肿瘤、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同样需要密切关注。突然出现的胸痛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尤其是那种压榨性、紧缩性的胸痛,可能放射到背部、手臂或下颌,同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前兆。此外,心悸、心跳不规则也是常见的异常信号。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跳是规律的,每分钟 60-100 次。如果经常感觉心跳忽快忽慢,或者在安静状态下心跳明显加快,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头晕、晕厥,甚至猝死。
神经系统的一些异常表现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可能是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或脑肿瘤的信号。另外,肢体麻木、无力也是需要重视的情况。如果突然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甚至无法抬起,或者说话时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这很可能是脑卒中(中风)的早期症状。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若能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治疗,可大大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皮肤和黏膜的变化也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瘀斑、瘀点,或者受伤后伤口愈合缓慢,容易感染,可能是凝血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出现皮肤瘀斑,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内脏出血等重症。此外,口腔黏膜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者皮肤出现异常的肿块、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变深等,都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健康信号并非孤立存在,有时会多种信号同时出现。比如,一位患者同时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这可能是重症肺炎合并心肌炎的表现;而同时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大便带血,则可能提示肠道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当发现身体出现上述信号时,大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首先,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心电图、胃肠镜等,以便明确病因。其次,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或拖延病情。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这些都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重症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信号都可能是健康的 “晴雨表”,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及时捕捉。重视这些信号,就是重视自己的健康,才能有效预防重症风险,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付鹏 虞城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