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进入恢复期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尤其是消化系统仍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此时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病情的彻底康复、预防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饮食不当,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胰腺的损伤,因此恢复期的饮食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恢复期刚开始时,患者的胰腺炎症尚未完全消退,消化功能严重受损,此时需要从最清淡、最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步过渡。一般来说,在医生允许进食后,首先可以选择少量的温开水或稀米汤,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反应,如腹痛、腹胀、恶心等。如果没有异常,再逐渐增加进食量和食物的种类。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让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胰腺负担的食物。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饮食可以从流质食物向半流质食物过渡,比如烂面条、小米粥、藕粉等。这些食物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胰腺带来过大的消化压力。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痉挛,过热的食物则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进而影响胰腺的恢复。进食时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每天可以分成 5-6 餐,这样既能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又能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胰腺分泌旺盛,加重胰腺负担。
蛋白质的补充在恢复期也非常重要,但必须选择优质且易于消化的蛋白质来源。比如可以适量食用豆腐、豆浆、蛋清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会对胰腺造成太大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时,要控制好量,循序渐进地增加,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而像牛肉、羊肉、猪肉等肉类,尤其是肥肉,在恢复期早期应尽量避免,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脂肪和难以消化的成分,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不利于胰腺的修复。
脂肪的摄入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期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的环节。胰腺是分泌脂肪酶的主要器官,脂肪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脂肪酶参与,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过多的脂肪摄入会促使胰腺分泌更多的胰液,加重胰腺的炎症反应。因此,恢复期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如油条、炸鸡等;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同时,烹饪方式也应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炒,且尽量少用食用油,即使是植物油,也要控制用量。
碳水化合物是恢复期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应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从而避免间接刺激胰腺分泌。而精制糖,如白糖、红糖、甜点等,应尽量少吃,因为精制糖容易被快速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可能会间接增加胰腺的负担。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对于身体的恢复也不可或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获取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可以选择一些纤维含量相对较少、质地柔软的蔬菜和水果,如南瓜、冬瓜、胡萝卜、苹果、香蕉等。在食用蔬菜时,最好将其煮烂或做成泥状,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水果则可以榨成汁,但要注意避免过甜的果汁,且每次饮用的量不宜过多。
此外,恢复期的饮食还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进而影响胰腺的恢复。同时,要绝对禁止饮酒,酒精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在恢复期,酒精也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诱发炎症复发。
患者在进食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及时就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但即使恢复正常饮食后,也应保持清淡、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风险。
总之,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期的饮食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严格谨慎的过程,必须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遵循清淡、易消化、低脂、适量优质蛋白、少食多餐等原则,合理安排饮食,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康复,预防病情复发。
(杜娜 河南省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