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办公桌前久坐几小时后,猛地站起身时,腰部突然传来一阵刺痛,仿佛被什么东西 “卡住” 了,动弹不得。这种突如其来的腰痛,往往被人们简单归结为 “腰肌劳损” 或 “腰椎间盘突出”,但实际上,更可能是腰椎小关节在向你发出 “抗议”。
腰椎小关节,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结构,其实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 “配角”。我们的腰椎由 5 块椎骨叠加而成,每相邻的两块椎骨之间,除了椎间盘这个 “弹性垫”,两侧还各有一个小关节,它们就像一对精巧的 “铰链”,既允许腰椎做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又能限制过度活动,防止椎体错位。这些小关节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软骨,关节腔里有关节液润滑,正常情况下,它们安静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几乎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然而,当我们长时间保持坐姿时,腰椎小关节的处境就变得微妙起来。久坐会让腰椎处于向前弯曲的状态,此时腰椎后方的小关节承受着比站立时更大的压力。想象一下,当你弯腰驼背地坐在椅子上,上半身的重量会不断挤压后方的小关节,关节软骨在持续的压力下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软骨可能会出现微小的磨损。同时,久坐还会让腰部周围的肌肉,比如竖脊肌、多裂肌等变得松弛无力,原本由肌肉分担的力量更多地转嫁到小关节上,进一步加重了它们的负担。
更危险的是,当我们久坐后突然站起时,腰椎需要从弯曲状态快速恢复到直立状态,这个瞬间的动作会让小关节受到一个突然的扭转力。如果小关节已经因为久坐而处于轻微的错位或炎症状态,这个扭转力就可能让关节面发生 “卡压”—— 就像门轴被异物卡住一样,小关节的滑膜可能被夹在关节间隙中,或者关节囊受到过度牵拉,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非常尖锐,让人不敢动弹,甚至会出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有的人还会感觉到腰部有 “卡住” 或 “错位” 的感觉。
那么,如何判断这种腰痛是不是腰椎小关节引起的呢?一般来说,腰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腰痛有几个特点:一是疼痛往往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发作,比如久坐后站起、弯腰后直腰、转身等动作;二是疼痛部位比较固定,多在腰部正中线两侧,也就是腰椎棘突旁;三是疼痛剧烈,但休息片刻后会有所缓解,不过再次活动时可能又会加重;四是很少会引起下肢的疼痛或麻木,这一点可以和腰椎间盘突出相鉴别,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往往会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避免进一步刺激小关节。可以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放松腰部肌肉,缓解疼痛。其次,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处理,比如轻轻按摩腰部疼痛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或者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热敷可以放松肌肉、减轻炎症,有助于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热敷时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 15-20 分钟即可。
如果疼痛比较剧烈,或者经过上述处理后没有明显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了。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为腰椎小关节紊乱,必要时还会进行腰椎 X 线、CT 或磁共振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医生通常会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专业的手法将错位的小关节复位,缓解疼痛。手法复位后,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也会变得灵活。此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一些消炎止痛、放松肌肉的药物,以辅助治疗。
当然,预防胜于治疗。为了避免腰椎小关节 “抗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保护腰椎。首先,要避免久坐,每隔 30-40 分钟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腰部,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比如前后弯腰、左右侧屈、旋转腰部等,这样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减轻小关节的压力。其次,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坐着时要保持腰部挺直,膝盖与臀部同高,避免弯腰驼背或跷二郎腿,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并且在腰部放置一个靠垫,以支撑腰部,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此外,还要注意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腰部肌肉强壮了,才能更好地保护腰椎小关节。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锻炼,比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总之,久坐后突然站起腰痛,很可能是腰椎小关节在 “抗议”。我们要了解这种情况的原因和特点,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腰椎,让腰椎小关节能够安静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再给我们带来疼痛的困扰。
(潘一品 南乐县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