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穿刺活检=癌扩散?医生辟谣:这3类患者最适合微创确诊!

2025-08-13 15: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诊断领域,穿刺活检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少患者一听到穿刺活检,就心生恐惧,甚至担心穿刺活检会导致癌扩散。这种担忧其实是源于对穿刺活检的不了解。事实上,穿刺活检是一种通过细针或空心针获取人体组织样本的医学检查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实验室分析判断病变性质,它在临床诊断中占据关键地位,尤其在肿瘤学、感染性疾病及代谢异常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穿刺活检之所以会被误解为可能导致癌扩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患者对这项技术缺乏科学认知。穿刺活检采用微创方式,皮肤切口通常仅为一个针眼,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耐受度较高,与开放性手术活检相比,显著降低了身体损伤。从医学原理上讲,规范操作下的穿刺活检导致癌细胞扩散的概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一)。因为癌细胞的扩散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穿刺活检过程中,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癌细胞进入血管或淋巴管,从而降低扩散风险。

那么,哪些患者最适合进行穿刺活检呢?

第一类是疑似肿瘤但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病变性质。以肝肿物为例,肝脏就像一个大房子,里头有些“小秘密”藏得很深,从外面很难看清。而肝穿刺活检就好比拿一根细细的“小探针”,小心翼翼地伸进这个“大房子”里,取一点点“样本”出来,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如果肝脏细胞有癌变,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长得完全不一样,医生只要看到这样的细胞特征,基本就能判断肝脏组织发生了癌变。而且,肝穿刺活检还能帮忙分辨癌症的种类,像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不同类型的肝癌,细胞的样子和结构也有差别,通过观察这些细微之处,医生就能准确判断出是哪种类型的肝癌。

第二类是已经确诊肿瘤,但需要进一步明确肿瘤类型和基因特征以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患者。在肿瘤治疗中,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基因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差异很大。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穿刺获取的肿瘤组织可进行激素受体检测,数据显示ER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五年生存率提高38%。分子病理学分析发现HER2阳性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有效率可达68%。在肺癌治疗中,基因测序检测出EGFR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有效率是传统化疗的2.3倍。这些数据都凸显了穿刺活检对精准医疗的支撑作用。

第三类是病情复杂,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的患者。穿刺活检可以与其他检查方法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比如,对于一些肺部小结节,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确定其性质,此时穿刺活检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一般情况下它导致癌细胞种植扩散的概率极低。对于上述3类患者来说,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患者在面对穿刺活检时,应该摒弃恐惧心理,相信医生的判断,积极配合检查,为自己的健康争取更多的机会。

(张旭 安阳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