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外科手术后,伤口该怎么清洁和消毒才正确?

2025-08-16 10: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清洁与消毒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组织修复,而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愈合延迟、瘢痕增生甚至引发严重感染。本文将系统讲解术后伤口护理的科学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关键要点,为伤口顺利愈合保驾护航。

伤口类型与护理差异
外科手术伤口根据缝合方式和愈合状态可分为三类,不同类型的伤口护理重点存在显著差异。

一期缝合伤口是最常见的类型,手术中医生通过缝线或 stapler 对合皮肤边缘,伤口边缘整齐、组织对合良好,如腹部手术、甲状腺手术等切口。这类伤口通常在术后 2 - 3 天内仅有少量血清渗出,护理重点是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二期愈合伤口多见于创伤较大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需开放引流,依靠肉芽组织填充修复。此类伤口渗出液较多,清洁时需特别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同时保护新生肉芽。

延迟缝合伤口则是先经历开放换药阶段,待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缝合,护理需兼顾抗感染与促进组织生长的双重目标。

无论哪种伤口,判断愈合状态的核心指标包括:伤口周围皮肤是否红肿、有无脓性分泌物、疼痛是否加剧、体温是否升高。出现上述异常时,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清洁与消毒的黄金时机
术后伤口护理并非越早开始越好,需根据手术类型和伤口状态把握时机。无菌手术切口(如疝气修补术)在术后 48 - 72 小时内,医生通常会用无菌敷料覆盖,此阶段无需自行清洁,过早揭开敷料可能破坏伤口局部的无菌环境。

当敷料被渗出液浸透、污染或出现松动时,需及时更换。污染手术切口(如胃肠道手术)的首次清洁时间需遵医嘱,通常在术后 24 小时后进行。

拆线前后的护理重点不同:拆线前需保护缝线周围皮肤,避免水直接冲洗;拆线后 2 - 3 天内,针孔尚未完全闭合,仍需保持干燥,之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清洁。

清洁消毒的具体操作
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需提前准备无菌生理盐水、碘伏(或遵医嘱选择消毒剂)、无菌棉签、无菌纱布、医用胶带等物品。操作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用一次性手消液消毒双手,全程保持无菌观念。

清洁步骤需谨慎进行,首先轻轻揭开原有敷料,若敷料与伤口粘连,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缓慢揭开,避免撕扯造成二次损伤。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从伤口中心向周围皮肤轻柔擦拭,每根棉签仅限使用一次,避免来回擦拭导致污染物扩散。对于有引流管的伤口,需围绕引流管周围进行清洁,保持引流管通畅。

消毒处理要科学规范,清洁后待伤口表面干燥,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以伤口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消毒,直径至少覆盖 5 厘米范围,消毒次数不少于 2 次,确保消毒彻底。消毒后需等待碘伏完全干燥(约 1 - 2 分钟),再覆盖无菌纱布。

包扎方法需正确合理,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确保完全覆盖整个创面及周围消毒区域,用医用胶带固定纱布,固定时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宜过松导致敷料脱落。对于关节附近的伤口,包扎时需保持关节在功能位,避免因活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

特殊情况的处理对策
伤口渗液是常见问题,少量淡红色血清渗出属于正常现象,可增加换药频率;若渗出液为脓性、伴有臭味或颜色呈黄绿色,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渗液时,可使用吸收性更强的无菌敷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菌敷料。

伤口结痂时切勿强行剥离,以免损伤新生组织,可用生理盐水软化结痂,待其自然脱落。若结痂下出现积液,需在医生指导下引流处理。

缝线反应表现为缝线周围轻微红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缝线处化脓、疼痛加剧,可能是线头感染,需由医护人员拆除相关缝线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护理需格外注意,由于血糖水平较高会影响愈合,需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伤口监测,每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过度消毒危害大。部分患者认为酒精消毒效果更好,但酒精会刺激伤口组织,影响愈合,尤其不适合开放伤口;碘伏虽适用范围广,但不可与其他消毒剂混合使用,以免降低效果或产生有害物质。

误区二:频繁换药不可取。频繁换药会破坏伤口局部的湿润环境,影响肉芽组织生长,一般情况下,清洁伤口每 2 - 3 天换药一次即可,污染或感染伤口需根据渗出情况遵医嘱调整频率。

误区三:伤口暴露更易愈合是错误观念。暴露伤口易受外界污染,且干燥环境不利于组织修复,除医生特别嘱咐外,术后伤口需保持适当覆盖,维持湿润愈合环境。

注意事项还包括:避免伤口接触污水、灰尘等污染物,洗澡时可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伤口未愈合前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伤口张力;饮食上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C 等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记录伤口变化,包括愈合进度、渗出情况等,便于复诊时向医生准确描述。

术后伤口护理是一项需要耐心与科学知识的工作,正确的清洁消毒能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结合个体情况进行护理,同时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记住,科学护理是伤口顺利愈合的关键,每一个细致的操作都在为康复之路添砖加瓦。

(焦粉芳 泌阳县中医院 内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