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文读懂:慢阻肺的防治攻略

2025-07-09 10: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爬两层楼就喘得不行,咳出来的痰总带着点黄色,以为是老支气管炎,没想到查出了慢阻肺。”在呼吸科门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我国患者超1亿人,但知晓率不足20%,很多人把它当成“老慢支”“肺气肿”拖延治疗,最终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这篇攻略带你全面了解慢阻肺,从识别症状到科学防治,守住呼吸健康。

一、先搞懂:什么是慢阻肺?它为什么危险?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核心是气道和肺组织的长期炎症,导致气道狭窄、肺功能不可逆下降。简单来说,患者的肺就像逐渐失去弹性的“旧海绵”,吸气时扩张不足,呼气时又无法完全排出气体,久而久之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它的危险之处在于“隐蔽性”和“进行性”:

- 早期无症状:发病初期可能只有“偶尔咳嗽、痰多”,容易被误认为是吸烟或感冒后的正常反应,等到出现明显气短时,肺功能往往已受损50%以上。

- 并发症多:长期不控制会引发肺心病(心脏因肺部疾病增大)、呼吸衰竭、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临床上,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诱因(占比超80%),长期接触粉尘、油烟、空气污染,或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也属于高危群体。

二、警惕这些信号:出现3种症状,及时查肺功能

慢阻肺的早期识别是防治关键,若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高危人群,需立即就医检查:

- 慢性咳嗽咳痰:咳嗽持续3个月以上,且每年都有发作(如秋冬季节加重),咳出的痰多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合并感染时会变黄色或绿色。这是气道炎症刺激分泌物增多的典型表现,也是慢阻肺最早出现的症状。

- 活动后气短:初期仅在爬楼梯、快走、提重物时感到“喘不过气”,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平地散步、穿衣、洗漱也会气短,严重时坐着不动也会呼吸困难。这是肺功能下降的核心信号,也是区别于普通支气管炎的关键。

- 反复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频繁感冒、支气管炎,且每次感染后咳嗽、气短症状会加重,恢复时间变长。这是因为慢阻肺患者气道防御能力下降,容易被细菌、病毒侵袭,进而加速肺功能恶化。

三、科学治疗:3类药物是核心,不擅自停药是关键

慢阻肺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发作,甚至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治疗的核心是“药物+生活管理”,其中药物需根据病情分期(稳定期、急性加重期)调整:

1. 稳定期治疗:长期用药,控制症状

稳定期是指没有明显咳嗽、气短加重,也无感染的阶段,需长期规律使用药物,主要包括3类:

- 支气管扩张剂:最基础的治疗药物,通过放松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狭窄,改善气短症状。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

- 短效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用于急性气短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按需使用,每次1-2喷,每日不超过8喷。

- 长效药物(如噻托溴铵、福莫特罗):需每天规律使用(如每日1次),能持续24小时扩张气道,减少气短发作频率,是稳定期的首选药物。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肺功能严重下降(FEV1<50%)或频繁急性发作(每年≥2次)的患者,常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可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但需注意,吸入后要及时漱口,避免口腔念珠菌感染(激素的局部副作用)。

- 祛痰药:若患者痰多且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减少气道堵塞。

2. 急性加重期治疗: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气短明显、发热”等症状时,说明进入急性加重期,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发,需立即就医。治疗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为主:

- 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控制感染;

- 短期使用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快速减轻气道炎症;

- 必要时通过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衰竭症状。

重要提醒:很多患者在稳定期会因“感觉症状缓解”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实际上,稳定期用药的核心目的是“保护肺功能”,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需遵医嘱长期使用,擅自停药会加速肺功能恶化,增加急性发作风险。

四、生活管理:做好4件事,比吃药更重要

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生活管理能大幅降低急性发作频率,延缓病情进展:

- 彻底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元凶”,也是加重病情的最主要因素。戒烟后,肺功能下降速度会明显减缓,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甚至部分早期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改善。若自己难以戒烟,可咨询医生使用戒烟药物(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参加戒烟门诊。

- 避开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接触粉尘、油烟、化学物质(如装修甲醛、工厂废气);雾霾天外出时戴N95口罩,减少空气污染对气道的刺激;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防止霉菌滋生)。

- 合理锻炼:很多患者因“气短”不敢运动,反而导致肌肉萎缩、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呼吸操(如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嘴唇缩成口哨状慢慢呼气,吸呼比1:2),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逐渐提高运动耐力。

- 预防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每年9-10月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减少感冒和肺炎的发生,从源头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慢阻肺虽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长期管理,就能有效控制症状,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记住:戒烟是第一步,规范用药是核心,生活管理是保障。若你或家人有慢性咳嗽、气短等症状,别再当成“老慢支”拖延,及时查肺功能,才能守住呼吸健康。

(焦敏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呼吸一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