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消化道早癌更是犹如隐匿的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一种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胃肠镜检查与传统中医舌诊、脉诊手段的“双保险”筛查模式,正为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早癌带来新的希望与精准性。
胃肠镜作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直观、准确且能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的优势。它如同一位精准的探险家,深入到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结肠等部位,将这些腔道内的黏膜细微变化尽收眼底。无论是微小的息肉、溃疡,还是色泽异常的区域,都逃不过它的“法眼”。通过高清镜头传输出的画面,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表面特征等信息,必要时还能直接取材活检,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否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这种可视化的检查方式,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使许多原本难以察觉的病灶得以及时被发现并干预治疗。例如,一些早期胃癌可能仅表现为局部黏膜的轻微隆起或色泽改变,但在胃肠镜下却能被敏锐地捕捉到,从而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机,显著改善预后效果。
然而,人体的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身体内部的病变往往会在体表有所反映。舌诊和脉诊便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它们从另一个角度为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提供了补充信息。舌象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正常情况下,舌头应该是淡红润泽、苔薄白均匀的。但当消化道出现潜在病变时,舌质、舌苔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比如,脾胃虚弱者可能出现舌淡胖大、边有齿痕;湿热内蕴时,则可见舌红苔黄腻等表现。这些舌象的改变虽然不能直接确诊癌症,但却能提示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为进一步排查提供线索。同样,脉象也能传达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不同的脉象如弦脉、滑脉、涩脉等,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体质和病症倾向,有助于中医医师综合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其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因素。
将胃肠镜与舌诊脉诊相结合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恰似构建了一道双重防线。一方面,胃肠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对消化道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探查;另一方面,舌诊脉诊则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对机体外在征象的观察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健康隐患。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先通过舌诊脉诊初步了解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可能存在的脏腑功能失调情况,再有针对性地安排胃肠镜检查,使检查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一些胃肠镜检查结果处于临界状态或有疑虑的案例,中医的舌诊脉诊结果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这种“双保险”模式不仅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准确性,还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它打破了单一学科诊断的局限性,将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与中医的整体辨证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在预防消化道早癌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双保险”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消化道早癌筛查采用胃肠镜加舌诊脉诊的“双保险”模式,是一种科学、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诊疗策略。它融合了中西医之精华,为守护人们的消化道健康筑牢了坚实的防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种精准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张灿强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