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老了都这样”到科学照护,重塑长辈的精神健康防线

2025-08-01 09: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天边泛起温柔的橘红色余晖,这是一天中最宁静美好的时刻。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老年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精神困境。长久以来,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老了都这样”,仿佛衰老必然伴随着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甚至认知障碍等问题,将一切都归咎于自然规律而无需干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种消极的认知恰恰忽视了对长辈精神健康的积极维护与科学照护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我们亟需打破这一陈旧思维,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观念中的“老了都这样”,实则是一种无奈接受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它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了人们去深入探究老年人行为变化背后可能隐藏的真实原因。当家中老人出现健忘、重复询问相同问题或变得多疑敏感时,家人往往简单地认为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从而错失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最佳时机。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信号,也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外在体现。若不及时予以关注和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关系。

科学照护的核心在于主动出击,精准施策。这要求我们摒弃过往粗放式的赡养模式,转而采用精细化、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定期陪伴老人进行专业的身体检查固然重要,但同等关键的还有对其精神状态的专业评估。通过简易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心理健康问卷等方式,可以在家常环境中初步判断老人是否存在潜在的认知衰退或情绪异常。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例如,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可通过认知训练游戏刺激大脑活力;而对于患有老年抑郁症的长者,则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双管齐下。

营造支持性的生活环境同样是精神健康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应该是充满爱与理解的地方,而不是批评与指责的空间。鼓励老人参与家庭决策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依然被认可;耐心倾听他们的过往故事,给予情感上的共鸣与回应;共同开展兴趣爱好活动,如园艺种植、书法绘画等,既能丰富日常生活,又能促进代际交流。社区层面也应发挥作用,组织各类社交团体、教育课程和文化娱乐活动,拓宽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圈,减少孤独感和隔绝感。

技术的力量亦不可小觑。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异常情况及时预警;远程视频通话让异地子女随时与父母“面对面”,缓解思念之情;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管理APP则方便记录用药提醒、复诊安排等信息,使健康管理更加高效有序。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照护的质量与效率,更为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提供了便利通道。

重塑长辈的精神健康防线,是一场关乎尊严与幸福的变革之旅。它呼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转变——从被动旁观到主动作为,从模糊容忍到精确关怀。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心意,为家中长辈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有身体的安康,更有心灵的富足与安宁。因为每一位老人都应该被温柔以待,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样值得我们倾心守护。

(王璞 平顶山市精神病医院 老年精神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