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针灸抗癌新发现:这几个穴位竟能调节肠道肿瘤!

2025-08-19 08: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提到癌症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往往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方法。然而,中医里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针灸,正逐渐在肿瘤治疗领域崭露头角,尤其是对肠道肿瘤的调节作用,有着令人惊喜的新发现。在中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们将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出针灸在肠道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一、中医视角:身体的“通信网络”与肿瘤的“入侵”

中医认为,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小宇宙,经络和穴位则构成了这个小宇宙中的“通信网络”,气血在其中循环往复,维持着身体各脏腑的正常运转。而肠道肿瘤的发生,就如同这个“通信网络”出现了故障,气血阻滞、阴阳失衡,导致病邪趁虚而入。针灸,就像是一位“网络修复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重新疏通经络,让气血恢复顺畅,调节阴阳平衡,从而助力身体对抗肿瘤。

打个比方,穴位就像是身体“通信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当肠道出现肿瘤时,这些节点的信号传递就会受到干扰。而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就如同给这些节点重新注入能量,让信号重新畅通无阻,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对抗肿瘤细胞。

二、神奇穴位大揭秘:它们如何“对抗”肠道肿瘤

1.足三里:脾胃的“守护者”与肿瘤的“制衡者”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在中医理论里,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肠道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足三里这个穴位,堪称脾胃的“守护者”,刺激它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让身体有足够的气血来抵御肿瘤的侵害。

对于肠道肿瘤患者来说,很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针灸足三里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不适。这是因为刺激足三里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让食物能够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为身体补充能量。同时,足三里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身体对抗肿瘤细胞。就像给身体的防御部队补充了更多的“兵力”和“武器”,让它们更有力量去对抗肿瘤这个“敌人”。

2.天枢穴:肠道的“调解员”,让紊乱的“秩序”恢复正常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它是大肠的募穴,就像是肠道的“调解员”,对肠道的功能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当肠道出现肿瘤时,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泄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便秘、腹泻、腹痛等症状。针灸天枢穴,可以调节肠道的蠕动节律,让肠道的“秩序”恢复正常。

如果把肠道比作一条繁忙的运输通道,那么肿瘤就像是通道上的障碍物,导致运输出现混乱。天枢穴就像是一位交通警察,通过针灸刺激它,能够指挥肠道恢复正常的蠕动,让粪便能够顺利排出,减轻肠道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肠道肿瘤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上巨虚与下巨虚:肠道“动力”的调节开关

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下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这两个穴位对于肠道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们就像是肠道“动力”的调节开关。

上巨虚主要调节大肠的功能,刺激它可以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促进排便,对于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便秘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而下巨虚则主要作用于小肠,能够调节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对于腹泻等症状有调节作用。当肠道肿瘤影响到肠道的正常功能时,通过针灸上巨虚和下巨虚,可以帮助肠道恢复正常的“动力”,让消化和排泄功能重新走上正轨。

4.内关穴:舒缓肠道的“情绪安抚师”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它不仅仅是调节心脏功能的重要穴位,对于肠道也有着独特的调节作用,堪称舒缓肠道的“情绪安抚师”。

肠道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肠道的功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加重。针灸内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让肠道也能“放松”下来,从而减轻肠道不适症状。当肠道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它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对抗肿瘤的侵害。

三、针灸抗癌的秘密武器:从调节免疫到改善微环境

1.激活免疫系统:给身体的“防御部队”充电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让身体的“防御部队”——免疫细胞更有活力。研究发现,针灸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NK细胞就像是身体里的“特种兵”,能够直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而淋巴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转化能力增强,意味着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识别和对抗肿瘤细胞,提升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就像给身体的防御部队充了电,让它们更有战斗力。

2.改善肠道微环境:打破肿瘤的“温床”

肠道微环境对于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健康的肠道微环境就像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有益菌群占据主导,维持着肠道的正常功能。而当肠道肿瘤发生时,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肿瘤细胞在这种失衡的微环境中更容易生长和扩散。针灸可以调节肠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为肠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同时促进肠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毒素和废物。这样一来,就能够改善肠道微环境,打破肿瘤细胞生长的“温床”,让肿瘤细胞难以生存和发展。

3.调节神经内分泌:让身体的“指挥中心”正常运转

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调节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当身体出现肿瘤时,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激素水平紊乱。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脑垂体和肾上腺轴的功能,纠正激素水平的紊乱。对于肠道肿瘤患者来说,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减轻肿瘤对身体的影响,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共同对抗肿瘤。

四、针灸与肠道肿瘤治疗的“黄金搭档”组合

1.针灸+化疗:减轻副作用,增强抗癌效果

化疗是肠道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身体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一系列副作用,让患者苦不堪言。而针灸与化疗相结合,就像是给患者找到了一个“贴心伙伴”。

在化疗期间,通过针灸内关穴、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进食,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化疗的效果。就像是在化疗这个“战场”上,针灸为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患者能够更轻松地应对化疗的挑战。

2.针灸+手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肠道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患者往往会面临胃肠功能紊乱、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针灸在这个时候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术后早期,通过艾灸、中药外敷等方式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患者气血恢复,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排气、排便,减少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对于肠道肿瘤患者来说,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针灸就像是一位“康复导师”,引导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针灸贯穿治疗全程:全方位呵护患者健康

在肠道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针灸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在肿瘤早期,以邪实为主,采用泻法“围刺”肿瘤周边穴位,就像在肿瘤周围形成包围圈,再配合中药攻邪,抑制肿瘤进一步发展;到了中晚期,患者以正虚为主,治疗上以艾灸、温和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为主,起到补益脾肾的作用,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针灸贯穿治疗全程,就像是一条温暖的丝线,将各个治疗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全方位呵护患者的健康。

五、科学看待针灸抗癌:不夸大,不轻视

1.针灸不是万能的,但能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针灸并不能替代手术、化疗、放疗等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肠道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针灸在其中扮演的是重要的辅助角色,它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肿瘤治疗,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针灸的作用,也不能轻视它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2.专业操作很重要:找对医生是关键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因为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深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患者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院或医疗机构,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专业的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3.保持积极心态:与针灸一起对抗肿瘤

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战斗,患者的心态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信心,相信针灸能够帮助自己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与针灸一起共同对抗肠道肿瘤这个“敌人”。

六、总结:古老针灸,为肠道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神奇的效果,在肠道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足三里、天枢穴等特定穴位,针灸能够调节肠道功能,激活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环境,与化疗、手术等主流治疗方法相结合,为肠道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遭受肠道肿瘤的困扰,不妨了解一下针灸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让古老的针灸为健康助力。记住,在对抗肿瘤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中医的智慧将与现代医学一起,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陈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