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脾胃虚寒的"三九贴"计划,夏季艾灸穴位精准导航

2025-04-22 10: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夏季养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而言,夏季艾灸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更是调节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结合中医理论,为脾胃虚寒者提供一份夏季艾灸穴位精准导航,助力大家在炎炎夏日中实现"三九贴"的养生效果。

一、脾胃虚寒与夏季艾灸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夏季,虽然外界气温高,但脾胃虚寒者体内往往阳气不足,难以抵御外界寒邪的侵袭。此时,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脾胃,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二、夏季艾灸穴位精准导航

1.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被誉为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对于脾胃虚寒者尤为适宜。

2.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时间对关元穴施灸或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宫寒月经延期等情况有显著效果。建议每日艾灸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 丰隆穴

丰隆穴是脾胃衰弱湿重艾灸的重点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有效祛湿,对于脾胃虚寒伴有湿重症状者尤为适宜。

4. 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是全身祛痰祛湿的重要穴位。逐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地祛湿,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下肢水肿有显著改善作用。

5.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中间点,是调理脾胃的关键穴位。对于胃胀、吃饭不消化、天冷时频繁拉肚子等症状有显著疗效。艾灸中脘穴时,可以采用悬灸或艾盒灸的方式,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6.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区域,是脾胃虚寒引起腹泻、宫寒月经延期等情况的重要施灸部位。艾灸时躺平操作更舒适,使用无烟艾条可以避免空气污染。对于老年人冬季保暖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时间:夏季艾灸时间不宜过长,每个穴位建议艾灸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避免在饭后过饥、过度疲劳等状态下进行艾灸,以免影响经络通畅。

艾灸工具:家庭艾灸时,建议优先选择排烟机或通风位置进行,避免呛咳刺激。同时,要确保艾条充分熄灭,防止复燃事故。

艾灸禁忌:外伤破损、皮肤感染区域切忌艾灸。孕妇禁止腹部腰部各穴,以防宫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单次施灸时间。

生活习惯调整:艾灸当天应少饮寒凉液体,避免酒精及刺激性较强的麻辣食物摄入。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如快走或八段锦,可以进一步增强艾灸效果。

四、结语

夏季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对于脾胃虚寒者而言具有显著的养生效果。通过精准选择穴位并合理进行艾灸操作,可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脾胃,实现冬病夏治的目的。希望本文提供的夏季艾灸穴位精准导航能为脾胃虚寒者带来一份实用的养生指南,助力大家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健康与活力。

(范普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脾胃门诊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