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上吐下泻,家长往往急着喂药“止泻”,但面对轮状病毒肠炎,盲目用药可能适得其反。轮状病毒是儿童秋冬腹泻的“头号元凶”,做好抗病毒护理与科学补液,才是帮助孩子顺利康复的核心。
一、轮状病毒肠炎:别被“止泻药”带偏
轮状病毒感染属于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感染不同,它有几个鲜明特点:
1.发病急:常突然出现呕吐,随后腹泻,大便多为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数次至十几次。
2.抗生素无效:轮状病毒是病毒,抗生素对其完全不起作用,乱喂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加重症状。
3.“止泻药”有风险:儿童肠道功能脆弱,强力止泻药可能导致病毒和毒素滞留在肠道内,加重腹胀、呕吐,甚至引发肠套叠等危险。
目前针对轮状病毒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病程多为7-10天,护理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急性期,而非强行“止泻”。
二、抗病毒护理:做好这几点,助力恢复
虽然没有特效药,但科学的护理能减轻病毒对肠道的损伤,促进恢复:
1.调整饮食:呕吐严重时可短暂禁食1-2小时(不禁水),好转后喂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米汤、腹泻奶粉等,避免油腻、生冷食物。
2. 保护肠道黏膜:医生可能会开具蒙脱石散,它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和毒素,保护肠黏膜,但需按剂量空腹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
3.补充益生菌:轮状病毒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可帮助恢复菌群稳定,缓解腹泻。
三、补液治疗:预防脱水是重中之重
轮状病毒肠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脱水,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补液是核心治疗手段:
1.口服补液是首选:轻中度脱水时,应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按比例冲调后少量多次喂服。比如每次腹泻后,婴幼儿可喂50-100毫升,儿童100-200毫升,能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这些情况需静脉补液:若孩子出现持续呕吐无法喂水、尿量明显减少(6小时以上无尿)、口唇干燥、哭时无泪、精神萎靡等重度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输液快速纠正脱水。
3.别用饮料代替补液:果汁、可乐等含糖饮料会加重肠道渗透压,可能导致腹泻更严重,不能替代补液盐。
四、日常护理:细节决定恢复速度
除了针对性治疗,这些细节也能帮孩子更快康复:
1.臀部护理:腹泻次数多易导致红臀,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护臀膏,避免使用湿巾直接擦拭。
2.消毒隔离: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孩子的餐具、玩具需用沸水消毒,家长接触孩子后要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观察病情:记录孩子的大便次数、量、性状,以及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复诊时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总之,孩子遭遇轮状病毒肠炎,家长别慌也别乱用药。牢记“不盲目止泻、不滥用抗生素、重点防脱水”,配合科学护理,多数孩子都能在1-2周内痊愈。如果腹泻超过3天无好转,或出现脱水迹象,一定要及时就医。
(刘佳 张家口蔚县蔚州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