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一隐匿而凶险的疾病,常常在人们毫无防备之时悄然来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其发展过程遵循着一个被称为“三步曲”的规律,即从肝炎逐步演变为肝硬化,最终走向癌变。而阻断这一进程的关键,就在于抗病毒治疗。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一旦遭受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的侵入,便会引发肝脏炎症病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肝炎。肝炎的病因多种多样,病毒、细菌、酒精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都可能成为破坏肝脏细胞的“元凶”。最为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恶油腻食物、恶心呕吐以及容易疲倦等。而且,肝炎往往并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个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众多肝炎类型中,乙肝病毒感染对肝脏的损害尤为严重。当乙肝病毒侵袭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后,机体为了修复受损组织,会再生出纤维来充填塌陷部位。这本是正常的代偿功能,但若肝细胞持续不断地坏死,肝脏内纤维不断再生,这些纤维就会取代大部分肝组织。由于它们不具备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会逐渐变得硬而小,最终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前奏。在肝细胞增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灶性腺瘤样增生,这种增生极易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从而引发肝癌。资料显示,90%的肝癌患者是经历了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这一过程。乙肝病毒长期感染及复制,会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癌变的发生。比如,它能激活某些原癌基因,同时使某些抑癌基因灭活或突变;还能激活启动因子,推动已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向癌变方向转化;此外,乙肝病毒大量侵入肝细胞后,被感染的肝细胞更易受到一系列刺激而发生癌变。
肝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中晚期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诊断肝癌方面,现代医学拥有多种手段。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发现肝脏里的肿块,就像侦察兵一样为后续诊断提供线索;甲胎蛋白检测,若数值异常升高,则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而肝脏穿刺活检等更精准的检查,则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
对于肝癌的治疗,目前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需要患者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的创伤;介入治疗通过血管进入肝脏,对肿瘤进行局部打击;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利用高科技手段,精准地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然而,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来说,治愈的难度都较大。
既然肝癌的“三步曲”如此凶险,那么阻断这一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抗病毒治疗正是关键所在。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规范实施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星状细胞异变风险,减少肝癌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预防肝炎的发生。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这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防护铠甲;要避免酗酒,因为过量的酒精会对肝脏细胞造成严重伤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定期进行体检,就像定期对身体进行大扫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肝癌“三步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肝炎、肝硬化、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抗病毒治疗作为阻断这一进程的关键手段,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肝脏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将肝癌的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守护好我们的生命健康。
(王东伟 方城县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