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刷牙时,牙刷上沾染的丝丝血迹;品尝苹果后,果肉上留下的淡淡红痕……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牙龈出血现象,往往被人们视作 “上火” 或刷牙太用力的小插曲。然而,口腔医学专家提醒,牙龈反复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 “预警信号”。作为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首要原因,牙周病的隐匿性极强,初期症状常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疼痛或牙齿松动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一、牙龈出血:牙周病的 “早期警报”
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紧密包裹着牙齿颈部,如同坚固的 “护城河” 守护着牙周组织。当牙龈受到牙菌斑、牙结石的长期刺激,就会引发慢性炎症,这便是牙周病的开端 —— 牙龈炎。此时,牙龈会变得红肿、脆弱,原本紧密的连接出现缝隙,稍加刺激就容易出血。
很多人认为 “刷牙出血就该轻一点”,这种想法恰恰加速了病情发展。牙菌斑在牙齿表面不断堆积,若不及时清除,24 小时内就会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小时后开始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如同牢固的 “堡垒”,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持续释放毒素破坏牙龈和牙槽骨。此时的出血并非 “用力过猛”,而是炎症状态下牙龈的 “应激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引起的出血具有 “隐匿性” 特点:初期可能仅在刷牙、进食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甚至会在说话、吸吮时自发出血。临床数据显示,约 80% 的牙龈出血案例与牙周病相关,而忽视这一信号的人群中,有 30% 会在 5 年内发展为重度牙周炎。
二、牙周病:不止于 “牙” 的全身健康威胁
牙周病绝非局限于口腔的局部疾病。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破损的牙龈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同在血管中埋下 “定时炸弹”。
心血管系统首当其冲。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 1.5 倍,脑卒中风险增加 25%。牙周致病菌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甚至引发血栓。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牙周病更是 “雪上加霜”。两者互为因果:高血糖会削弱免疫力,加速牙周组织破坏;而牙周炎症会反过来使血糖难以控制,形成恶性循环。临床观察显示,有效治疗牙周病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可降低 0.5%-1%。
此外,牙周病还与早产低体重儿、类风湿关节炎、肺炎等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作为全身健康的 “窗口”,其状况直接反映着身体的整体状态。
三、科学自测:发现牙周病的早期踪迹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简单方法自我检测牙周健康状况:
出血观察:刷牙、使用牙线时,若牙龈持续出血超过一周,或咬硬物时食物上有血迹,需高度警惕。
牙龈形态:健康牙龈边缘呈扇贝状,紧贴牙面。若出现红肿、增生、退缩(牙根暴露),或牙龈与牙齿间出现明显缝隙(牙周袋),可能已存在炎症。
口臭与异味:牙周袋内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顽固口臭,刷牙后也难以消除。
牙齿松动:用手指轻摇牙齿,若感觉明显松动或咬合时出现不适、疼痛,提示牙槽骨已严重吸收,病情可能已进入中晚期。
若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情况,建议及时到口腔科进行专业检查。医生会通过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拍摄 X 线片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从而准确判断病情程度。
四、规范治疗:阻止牙周病的 “破坏性进程”
牙周病的治疗遵循 “早发现、早干预” 原则,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各有侧重:
基础治疗是所有牙周病患者的必经阶段,包括:
· 龈上洁治(洗牙):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和菌斑。
· 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通过特殊器械清除牙龈下方的牙结石,并平整牙根表面,防止细菌再次附着。
· 口腔卫生指导:医生会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牙线和冲牙器的使用技巧,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若基础治疗后仍有较深的牙周袋(超过 5mm),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牙周翻瓣术(翻开牙龈清除深层病变组织)、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通过生物膜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等,目的是彻底清除感染灶,创造有利于组织修复的环境。
治疗后的维护期同样关键。牙周病具有复发性,患者需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及时清除新形成的菌斑和结石,防止病情复发。研究表明,坚持定期维护的患者,牙周病复发率可降低 60% 以上。
五、预防为先:构筑牙周健康的 “坚固防线”
预防牙周病,远比治疗更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 坚持有效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 3 分钟,选用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面呈 45 度角,轻柔旋转刷牙,确保清洁到每个牙面。
· 善用辅助工具:牙线能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建议每天使用一次;冲牙器可通过高压水流冲洗牙周袋和牙龈沟,适合牙缝较宽或戴假牙的人群。
· 定期专业洁治:即使口腔卫生维护良好,仍会有牙结石形成,建议每年洗牙 1-2 次,及时清除这些 “隐形杀手”。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是保护牙周健康的重要措施,吸烟会使牙周组织缺氧,降低免疫力,加速牙槽骨吸收;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 C、钙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牙龈和骨骼健康。
牙龈出血这一 “小信号” 背后,可能隐藏着牙周病的 “大隐患”。从今天起,重视口腔中的每一丝血迹,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才能让牙齿伴随我们一生,绽放健康笑容。记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守护牙周健康,就是守护生命质量。
(陆玉平 郑州颐和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