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常困扰着我们,而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作为两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有诸多相似之处,容易让人混淆。实际上,二者在发病位置、症状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支气管黏膜层,属于呼吸道表层炎症。患者咳嗽时会有明显的气喘声,呼吸时能听见喉咙里“呼噜呼噜”的痰鸣音,但很少出现高热。痰液多为白色泡沫状,夜间平躺时咳嗽会加重。儿童患支气管炎时,家长常描述孩子像“拉风箱一样喘气”。这种疾病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通过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配合化痰药就能缓解症状。
肺炎的病变位置更深,发生在肺泡和肺间质。患者咳嗽时胸腔会有明显疼痛感,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会出现口唇发绀、指甲发紫的缺氧表现。体温常超过39℃,咳出的痰液呈铁锈色或黄绿色。听诊时肺部有固定位置的湿啰音,像水泡破裂的声音。X光片能看到肺叶或肺段有实变阴影。这类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导致,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病例需要住院输液。
那么,如何快速区分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呢?这里有一分钟自测法。首先,观察痰液颜色和量,若痰液为白色泡沫状且量相对较少,急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较大;若痰液呈铁锈色或黄绿色,且量较多,肺炎的可能性更高。其次,留意发热情况,急性支气管炎很少出现高热,而肺炎患者体温常超过39℃。再者,感受呼吸时的疼痛感,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胸痛,肺炎患者咳嗽时胸腔疼痛感较为明显。最后,注意呼吸频率,肺炎患者每分钟呼吸可能超过30次。
除了自测,我们还需要掌握就医的黄金时间表。当咳嗽超过两周未愈,要考虑肺炎可能;痰中带血丝多提示细菌性肺炎;体温波动大、退烧药效果差可能是重症肺炎信号。婴幼儿出现拒奶、嗜睡、鼻孔随呼吸煽动,老年人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都要立即送医。这些细微差别对判断病情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在治疗方面,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右美沙芬可缓解干咳,氨溴索能稀释痰液,布地奈德雾化可减轻气道水肿。肺炎则必须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肺炎链球菌感染用青霉素类,支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重症患者需要联用喹诺酮类药物。对于同时侵犯支气管和周围肺泡的支气管肺炎,治疗时既要使用抗生素,又要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且雾化吸入频次比普通肺炎更高。
在预防上,二者也有差异。预防急性支气管炎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耐寒训练,流感季节提前接种疫苗。预防肺炎需注意口腔卫生,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反复发作支气管肺炎的儿童,建议检查免疫功能,排除先天免疫缺陷问题。
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虽症状有相似之处,但通过发病位置、症状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进行初步区分。掌握一分钟自测法和就医黄金时间表,有助于我们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判断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也能降低患病风险,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王琦 开封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