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房颤消融术后,真能高枕无忧?揭秘真相!

2025-04-11 09: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房颤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术结束就万事大吉了。术后仍有多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和精心护理,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术后初期,也就是1-2天内,主要关注点是伤口的恢复情况。由于这是一项微创手术,创面主要是穿刺静脉血管,尤其是股静脉处,相对较小。但即便如此,仍需加压包扎穿刺口,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现象,确保穿刺部位没有渗血。这个阶段虽然创面不大,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进入术后中期,大约半个月左右,穿刺口通常会逐渐愈合。此时大部分患者可以开始慢慢恢复日常家务劳动或正常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左房后壁的食道黏膜。因此建议患者在这个阶段尽量选择流食,并且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来保护胃肠道黏膜。要避免食用过硬、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防止对食道黏膜造成进一步伤害。

到了术后长期恢复阶段,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射频能量会对心肌产生一定损伤,引发组织水肿以及周围组织的纤维浸润。这些损伤一般在两个月后会被瘢痕组织所替代,而完全恢复则需要三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患者必须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三个月后,患者虽可逐渐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但依旧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方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推动身体更好地恢复。除了身体上的恢复,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饮食方面要加以控制,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纤维食物,减少油性食物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不可忽视,应远离饮酒、吸烟,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心理上也需要得到适当疏导,因为部分患者在术后3-6个月可能会出现水肿及炎症反应,甚至再度发生房颤,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合理用药也是关键环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药物来改善全身症状,比如针对瓣膜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以及血脂异常等问题进行治疗。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康复,不过需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谨慎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

当然,术后并非毫无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若护理不当会出现渗血、流脓等症状;还有心包压塞,多因手术中的爆裂伤或撤出导管时用力过猛导致;肺静脉狭窄也可能因手术影响心率和血液循环而发生。此外,术中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虽猝死概率仅1%,但仍不容忽视。心脏穿孔亦是潜在风险之一,一旦发生可能需开胸手术抢救。血栓或气栓的形成也威胁着患者健康,若术后出现反复气喘、胸痛等症状应及时检查处理。

房颤射频消融术虽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管理和维护同样重要。患者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复查,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曹艳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