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少人在检查结束后,会因出现各种身体不适而忧心忡忡,甚至怀疑检查出现了问题。其实,肠镜后的许多不适都属于正常反应,了解这些症状的成因和应对方法,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度过恢复期。
腹胀与腹痛:气体作祟的短暂困扰
肠镜检查时,医生需要向肠道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使肠管扩张,以便清晰观察肠壁黏膜的情况。检查结束后,部分气体可能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这种症状通常在检查后 1-2 天内逐渐缓解,多数人无需特殊处理。
为加速气体排出,检查后可适当走动,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也可以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帮助气体顺着肠道走向排出体外。需要注意的是,若腹痛剧烈且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肠道穿孔等罕见并发症的信号,应立即就医。
轻微便血:黏膜摩擦的正常现象
检查后发现大便带有少量血丝或褐色分泌物,不必过于紧张。这大多是由于肠镜镜身摩擦肠道黏膜,或活检、息肉切除时对局部组织造成轻微损伤所致。一般情况下,这种出血会在 1-3 天内自行停止,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在此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若出现持续大量便血、血液鲜红且伴有血块,或同时出现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除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恶心呕吐:麻醉或肠道刺激的余波
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可能会因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检查过程中肠道受到刺激,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这些不适通常较为轻微,在休息数小时后会逐渐减轻。
检查后应先禁食 1-2 小时,待麻醉完全清醒、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再从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若呕吐频繁且无法进食,或伴有剧烈腹痛,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排除其他异常情况。
乏力与头晕:身体恢复的过渡状态
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如服用泻药、禁食)可能导致身体暂时缺乏能量和水分,加上检查过程中的体力消耗,部分人会在术后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身体恢复过程中的正常表现,通过合理休息和补充营养即可改善。
检查后应先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突然起身导致头晕加重。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清淡的汤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随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粥、面条、鸡蛋等,帮助身体恢复体力。
何时需要紧急就医?
虽然肠镜后的大多数不适属于正常反应,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1.剧烈腹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可能提示肠道穿孔;
2.大量便血,血液鲜红且持续不止,或伴有头晕、心慌、出冷汗等贫血、休克表现;
3.高热(体温超过 38.5℃)且持续不退,可能提示肠道感染;
4.严重呕吐,无法进食进水,或呕吐物中带有血液、胆汁等异常物质。
肠镜后的恢复与护理建议
为促进身体快速恢复,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肠镜检查后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当天避免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进行高空作业,以免因头晕、乏力等症状发生意外;
2.若进行了息肉切除等有创操作,术后需遵医嘱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创面出血;
3.饮食上应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生冷、坚硬、油腻的食物,保护肠道黏膜;
4.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和次数,记录身体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肠镜检查后的不适症状多为暂时性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就医指征。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合理的休息,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度过恢复期,为肠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王晓玮 濮阳油田总医院 肛肠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