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常规报告中白细胞升高,身体在发出哪些信号?

2025-03-28 09: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拿到血常规报告时,不少人会因 “白细胞数值偏高” 陷入焦虑,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严重疾病。事实上,白细胞升高并非一定意味着大病,它更像是身体的 “警报系统”,提示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正在发生作用。想要读懂这一信号,我们需要先了解白细胞的 “本职工作”,再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

一、先搞懂:白细胞是身体的 “防御卫士”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入侵,清除体内坏死细胞和异常细胞。正常成年人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4×10⁹/L - 10×10⁹/L(部分医院参考值略有差异),当数值超过上限时,医学上称为 “白细胞增多症”。

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并非单一细胞类型,而是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组成的 “防御军团”。不同细胞的比例变化,往往能为判断病因提供更精准的线索。比如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多与细菌感染相关,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二、白细胞升高,可能是这些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升高:身体的 “临时动员”
很多时候,白细胞升高是身体应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通常不会伴随其他不适,也无需特殊治疗,常见场景包括:

剧烈运动后:运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骨髓会临时释放更多白细胞进入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需求,这种升高一般在休息 1-2 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情绪波动或应激状态:紧张、焦虑、愤怒或突然受到惊吓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刺激白细胞释放,比如高考前、面试时的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轻微升高。

特殊生理时期: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或分娩后,白细胞会出现生理性增多,其中孕期升高主要是为了增强母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饮食影响: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白细胞可能出现短暂上升,通常无临床意义。

(二)病理性升高:需要警惕的健康问题
若白细胞升高伴随发热、乏力、咳嗽、腹痛等不适症状,或数值持续超过 12×10⁹/L,可能提示身体存在病理状态,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感染性疾病:这是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阑尾炎、皮肤脓肿)会刺激骨髓产生更多中性粒细胞,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 70%;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EB 病毒感染)部分情况下也会引起白细胞升高,但多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

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会引发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刺激白细胞释放;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急性炎症发作时,白细胞也会明显升高,常伴随腹痛、恶心等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出现白细胞显著升高(常超过 20×10⁹/L),且可能伴随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这类情况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不可延误治疗。

组织损伤或术后反应:严重外伤、烧伤、心肌梗死等情况会导致组织坏死,身体会动员白细胞清除坏死细胞,引起白细胞升高;手术后 1-2 天内,白细胞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通常在 1 周内恢复正常,若持续升高需警惕术后感染。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药物,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药。

恶性肿瘤:胃癌、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晚期,可能通过刺激骨髓造血或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白细胞升高;肿瘤转移至骨髓时,也会影响造血功能,引发白细胞异常。

三、发现白细胞升高,该如何应对?
先看 “伴随症状”:若仅体检发现白细胞轻微升高(10-12×10⁹/L),无任何不适,可先观察 1-2 周后复查血常规,排除生理性因素;若伴随发热、咳嗽、尿痛、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结合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尿常规、胸片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避免盲目用药:很多人看到白细胞升高就自行服用抗生素,但若为病毒感染或生理性升高,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耐药性。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案,如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控制炎症等。

定期复查监测:若白细胞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数值变化趋势;若数值超过 20×10⁹/L,或伴随贫血、出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前往血液科就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1. 调整生活方式: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身体应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四、常见误区:白细胞高 = 细菌感染?
很多人认为白细胞升高就一定是细菌感染,其实这是典型误区。如前所述,病毒感染、炎症、药物、血液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且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例如,EB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会升高但以淋巴细胞为主,若误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不适。因此,判断病因不能仅看白细胞数值,需结合症状、其他检查指标综合判断。

总之,血常规报告中白细胞升高只是一个 “提示信号”,并非疾病诊断本身。既不必因轻微升高过度焦虑,也不能忽视持续或显著升高的情况。关键是结合自身症状及时咨询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才能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守护身体健康。

(翟延洁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