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月经不调别焦虑!中医教你从气血根源调理

2025-03-22 15: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每个月那几天的 “老朋友” 若是迟到、早退,或是来了后量多量少、疼痛难忍,相信不少女性都会感到焦虑不安。月经不调不仅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长期的月经紊乱还可能暗藏健康隐患。不过,面对月经不调,我们无需过度焦虑,中医从气血根源入手的调理方法,能为女性朋友们带来新的希望与解决方案。

气血与月经的 “不解之缘”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女性月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起着濡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提到:“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月经按时而下。” 这清晰地表明了月经的正常与否,与冲脉及全身气血状态息息相关。

气对月经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和固摄两方面。气能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促使月经按时来潮;同时,气还能固摄血液,防止月经血量过多或淋漓不尽。若气虚,推动无力,月经就可能推迟,出现经血量少、质地清稀的症状;固摄功能减弱,则会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而血作为月经的物质基础,血液充盈,月经才能正常排泄。血虚时,血海空虚,月经会推迟、量少;若血液运行不畅,出现血瘀,就会引发痛经、月经有血块等问题。

导致气血失调的常见因素
生活中,多种因素会导致女性气血失调,进而引发月经不调。从生活习惯来看,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但夜晚本是身体各脏腑休息、恢复气血的时间,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饮食不规律也是一大 “元凶”,过度节食减肥,摄入营养不足,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而偏爱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气血生成减少。

情绪因素对气血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从而影响月经。不少女性在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剧烈时,会明显感觉到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加重,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人体的气血。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气血过度损耗,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生理功能,月经不调也就随之而来。

中医从气血根源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应对月经不调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气血状态和症状表现,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对于气虚型月经不调,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能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增强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血虚型月经不调,则多采用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配伍,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若为气滞血瘀型,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是常用方剂,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化瘀。

食疗调养
食疗也是调理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的有效方式。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者搭配煮成桂圆红枣茶,日常饮用可补充气血。黑芝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与核桃、黑豆等一起磨成粉食用,对改善血虚有帮助。此外,乌鸡白凤汤也是经典的食疗方,乌鸡本身就有补气血、益肝肾的作用,搭配黄芪、当归、枸杞等中药材,能有效调理月经不调。

经络按摩
人体经络系统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症状。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按摩此穴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每天早晚用拇指按揉三阴交穴 10 - 15 分钟,长期坚持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按摩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此外,按摩血海穴、气海穴等穴位,也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月经不调。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调理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的基础。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脏腑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气血的生成与恢复。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如瑜伽、太极拳、散步等,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耗伤气血。同时,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不良情绪对气血的影响。

月经不调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与气血的关系,从气血根源入手,采用中医的调理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女性朋友们不必为此过度焦虑,相信通过科学的调理,“老朋友” 一定会准时、规律地到访,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与活力。

(王慧 平顶山市叶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 妇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