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滴血的奇幻漂流:从血站到患者体内的全流程揭秘

2025-08-26 15: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疗救治的舞台上,血液如同生命的 “红色河流”,承载着无数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当我们在医院的病房里,看到输液管中缓缓流入患者体内的血液时,或许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一滴血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奇幻漂流,才从健康人的血管来到患者身边。从血站的温馨场景开始,到最终注入患者体内,每一滴血都要经过严格且复杂的流程,让我们一同揭开这背后的神秘面纱。

血站的起点:生命之血的汇聚
血站是血液旅程的第一站。当爱心献血者走进血站,首先要完成一系列严格的健康检查。工作人员会详细询问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近期服药史、旅行史等信息,确认其符合献血条件。这一步至关重要,只有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才能保障采集的血液安全可靠。随后,会进行快速的血液检测,包括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项目,初步筛查血液质量。

在完成所有检查且合格后,献血者才会进入正式的采血环节。专业的医护人员会使用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确保采血过程安全无菌。随着采血针的刺入,血液顺着管道缓缓流入血袋中。整个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献血者的身体反应,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舒适。

血液检测实验室:层层把关的质量关卡
采集到的血液会被迅速送往专业的血液检测实验室,这里是保障血液安全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中,血液将接受全方位、高精度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血型、转氨酶、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检测采用“两遍酶免一遍核酸”的检测模式,大大缩短了病毒的检测 “窗口期”,最大程度降低输血感染风险。

每一份血液样本都会被分成多份,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在不同的检测设备上进行多次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过程中,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异常,这份血液都将被判定为不合格,严禁进入临床使用。只有经过所有检测项目且全部合格的血液,才能获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 “通行证”。

血液成分分离:按需定制的生命资源
合格的血液会被送入血液成分分离室,在这里,血液将被分离成不同的成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先进的离心技术,全血可以被分离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多种成分。红细胞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过多等病症,能够为患者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可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烧伤等情况;血小板则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

分离后的血液成分会被分别储存于不同条件的环境中。红细胞一般储存在 2 - 6℃的恒温环境中,血浆需要在 - 1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保存,血小板则需要在20-24℃条件下振荡保存。每种血液成分都有严格的保存期限,红细胞保存期一般为 35 天,新鲜冰冻血浆可保存 1 年,血小板保存期较短,通常为 5 天。

血液储存与运输:全程冷链的生命守护
血液成分分离完成后,会被妥善储存于专业的血液储存设备中,等待临床需求。在储存过程中,血液的储存环境会受到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工作人员会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当医院向血站发出用血申请后,血站会根据申请信息及时发放血液。血液的运输过程同样严格,必须采用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储存温度范围内,保证血液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和质量。

医院输血科:最后的精准对接
血液送达医院后,首先会进入输血科。输血科的工作人员会对血液进行再次核对和检查,包括血液的品种、血型、数量、外观以及有效期等信息,确保与临床申请完全一致。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复查,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只有交叉配血相合,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在确定输血方案后,医护人员会将血液送到患者所在的病房。在输血前,护士会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为患者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输血不良反应,会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从血站到患者体内,一滴血的旅程充满了严谨与科学。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医护人员的心血,他们用专业和责任,为患者搭建起生命的桥梁。了解血液的这一全流程,不仅让我们对血液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位献血者的爱心奉献,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让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

(王灵艳 信阳市中心血站)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