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不知道,环境中看似不起眼的“小麻烦”,很可能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大诱因。了解这些诱因,对于预防和控制慢性支气管炎至关重要。
空气污染:无形的健康杀手
1. 工业废气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弥漫在空气中。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它进入呼吸道后,会损伤气道黏膜,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长期暴露在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硫的环境中,气道黏膜反复受损,就容易引发炎症,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埋下隐患。例如,一些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工业区域,周边居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长期吸入含硫废气密切相关。
2. 汽车尾气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粒径小,能直接进入肺泡,并在肺部沉积。这些细颗粒物不仅会引发肺部炎症,还可能携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损伤呼吸道。长期在交通拥堵、尾气排放量大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如交警、出租车司机等人群,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3. 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同样不可小觑。二手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被动吸烟,也就是吸入他人吐出的烟雾,对呼吸道的危害极大。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气道,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增加黏液分泌。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几率大幅上升。另外,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也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新装修的房屋如果通风不良,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过高,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持续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气候变化:敏感呼吸道的挑战
1. 寒冷空气
寒冷天气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当人体吸入寒冷空气时,呼吸道黏膜的血管会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气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寒冷空气还会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使气道变窄,增加气道阻力。这种情况下,外界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呼吸道并引发感染,从而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在冬季,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时候,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对寒冷空气更为敏感,更易发病。
2. 湿度变化
湿度对呼吸道健康也有显著影响。湿度过高时,空气中的霉菌、尘螨等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这些过敏原一旦被吸入呼吸道,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相反,湿度过低,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变得干燥、脆弱,同样容易引发炎症。例如,在一些潮湿的南方地区,如果不注意室内防潮,尘螨大量滋生,过敏体质的人就容易因接触尘螨而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而在干燥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供暖期间,室内空气湿度较低,居民也可能因呼吸道干燥而增加发病风险。
职业暴露:特定工作环境的威胁
1. 粉尘环境
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较高。例如煤矿工人,他们在采煤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煤尘。这些煤尘颗粒被吸入呼吸道后,会沉积在气道和肺泡内,刺激气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长期积累,气道黏膜反复受损,就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此外,纺织工人、水泥工人等,也会接触到各种有机或无机粉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发病风险。
2. 化学物质暴露
在一些化工企业,工人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氯气、氨气、甲醛等。这些化学物质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一旦吸入呼吸道,会迅速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且防护措施不到位,气道炎症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最终引发慢性支气管炎。例如,在农药生产车间,如果通风不良,工人吸入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就可能对呼吸道造成损害,增加患病几率。
环境中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麻烦”,确实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诱因。我们应重视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减少空气污染暴露、注意气候变化时的保暖与保湿、加强职业防护等,从而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健康。
(梁娟娟 郑州四棉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