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咳嗽总不好?别只当感冒,这些 “呼吸小麻烦” 可能在搞鬼

2025-08-07 08: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射,能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痰液和病原体,通常感冒引起的咳嗽会在 1-2 周内逐渐缓解。但如果咳嗽持续超过 3 周仍不见好转,甚至伴有胸闷、气短、咳痰带血等症状,就不能再简单归咎于 “感冒没好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诊疗中,长期咳嗽往往与感冒无关,而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呼吸小麻烦” 或相关问题的信号。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一、咳嗽总不好,为啥不能只当 “感冒后遗症”?
感冒引发的咳嗽,多是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黏膜短暂炎症,随着身体免疫力清除病毒、黏膜修复,咳嗽会自然缓解。但长期咳嗽(医学上称为 “慢性咳嗽”,持续超过 8 周为慢性咳嗽,3-8 周为亚急性咳嗽)的病因更为复杂,与呼吸道黏膜长期受刺激、气道敏感性增加、肺部或气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并非感冒病毒感染能解释,也无法通过 “扛一扛” 或服用普通感冒药缓解。

从临床数据来看,慢性咳嗽的病因中,感冒仅占极少数,更多是由以下几类问题导致:一是气道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二是上气道疾病(如鼻后滴漏综合征),三是胃食管反流相关咳嗽,四是肺部疾病(如肺炎、肺间质病变)。这些问题的早期症状可能只有 “咳嗽”,容易被误认为感冒,但若延误诊治,可能会导致气道重塑、肺功能下降等不可逆损伤。

二、这些 “呼吸小麻烦”,是长期咳嗽的常见 “幕后推手”
长期咳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的 “呼吸小麻烦”,这些问题各有特点,通过咳嗽的伴随症状、发作时间和诱发因素,能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1. 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 的 “隐形哮喘”
这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属于哮喘的特殊类型,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唯一或主要表现就是长期刺激性干咳。这类咳嗽有明显特点:

· 发作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躺下时咳嗽更明显,坐起后会稍有缓解;

· 诱发因素:接触冷空气、花粉、尘螨、烟雾(如油烟、香烟)、刺激性气味(如香水、消毒剂),或运动后、情绪紧张时,咳嗽会突然发作或加重;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咽喉痒、胸闷,咳嗽剧烈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但通常不会出现大量咳痰。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 —— 气道黏膜对各种刺激过度敏感,像 “过度敏感的皮肤” 一样,稍有刺激就会引发剧烈咳嗽。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典型哮喘,出现明显喘息症状。

2. 鼻后滴漏综合征:“鼻子问题” 引发的 “咽喉咳嗽”
很多人长期咳嗽却没想到与鼻子有关,实际上,鼻腔、鼻窦的炎症(如慢性鼻炎、鼻窦炎)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会沿着鼻腔后部向下流,刺激咽喉和气道,引发 “鼻后滴漏感”(总觉得咽喉有东西堵着、想清嗓子),进而导致持续咳嗽。这类咳嗽的特点的:

· 咳嗽性质:多为阵发性咳嗽,伴随频繁清嗓子动作,咳嗽时可能会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多来自鼻腔分泌物);

· 伴随症状:除了咳嗽,还会有鼻塞、流涕(清水样或脓涕)、打喷嚏、鼻痒、头痛(鼻窦炎患者)等鼻部症状,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却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 诱发因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受凉、感冒后,鼻部症状加重,咳嗽也会随之加剧。

鼻后滴漏综合征引发的咳嗽,核心是 “鼻腔分泌物刺激”,若仅针对咳嗽用药,不治疗鼻部疾病,咳嗽很难彻底缓解。

3.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 或 “空气污染” 相关的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多与长期吸烟、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如粉尘、烟雾、化学气体)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患者的支气管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导致黏液分泌增多,进而引发长期咳嗽、咳痰。这类咳嗽的特点是:

· 咳嗽时间:通常持续 3 个月以上,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发作,多在早晨起床时咳嗽最明显,因为夜间支气管内会积聚较多痰液,早晨体位变化时痰液刺激气道引发咳嗽;

· 咳痰情况:咳嗽时会咳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痰,若合并感染,痰液会变为黄色或绿色脓痰,痰量也会增多;

· 伴随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咳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活动后气短、胸闷,严重时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影响呼吸功能。

长期吸烟人群(包括二手烟暴露者)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发人群,若出现上述咳嗽特点,需及时检查肺功能,评估气道和肺功能情况。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酸反流” 刺激的 “咽喉咳嗽”
很多人想不到 “胃里的问题” 会引发咳嗽,实际上,胃食管反流时,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内容物会反流到食管,甚至向上反流到咽喉和气道,刺激咽喉黏膜和气道黏膜,引发慢性咳嗽。这类咳嗽的特点是:

· 发作时间:多在餐后 1-2 小时内发作,或平卧、弯腰、用力排便时咳嗽加重(这些动作会增加胃酸反流的概率);

· 伴随症状:除了咳嗽,还可能伴有反酸、烧心(胸骨后有烧灼感)、嗳气、咽喉部灼热感,部分患者会感觉吞咽时咽喉不适;

· 咳嗽性质:多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若反流物刺激较重,咳嗽可能会非常剧烈,甚至影响睡眠。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容易被误诊,因为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反酸、烧心症状,仅以咳嗽为唯一表现,此时需要通过胃镜、食管 pH 监测等检查明确诊断。

5. 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肺部感染或损伤” 相关的咳嗽
若咳嗽伴随发热、咳痰(尤其是脓痰、痰中带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可能是肺炎、肺脓肿等肺部感染性疾病;若咳嗽持续加重,伴随进行性气短(活动后更明显)、干咳少痰、体重下降,可能是肺间质病变(如肺纤维化)等非感染性肺部疾病。这类咳嗽的特点是:

· 伴随症状明显:除咳嗽外,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或呼吸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

· 病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这类由肺部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咳嗽,必须通过胸部 CT、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三、长期咳嗽别 “硬扛”,正确应对分三步
咳嗽总不好时,盲目服用止咳药或 “硬扛” 都不可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应分为 “初步判断 - 及时检查 - 针对性治疗” 三步,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1. 第一步:初步记录咳嗽特点,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在就医前,可通过记录咳嗽的细节,帮助医生更快明确病因:

· 记录咳嗽持续时间:从何时开始咳嗽,每天咳嗽的频率(如偶尔咳、频繁咳),是否在特定时间(如夜间、清晨)加重;

· 记录咳嗽性质和痰液:是干咳还是有痰,痰液的颜色(白色、黄色、绿色、带血)、性状(泡沫状、黏液状、脓性)、量多少;

· 记录诱发因素:接触哪些物质(如花粉、油烟、冷空气)、做哪些动作(如运动、平卧、进食)后咳嗽会加重;

· 记录伴随症状:是否有鼻塞、流涕、反酸、烧心、胸闷、气短、发热等其他症状。

这些记录能帮助医生缩小病因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提高诊断效率。

2. 第二步:及时就医,做这些检查明确病因
长期咳嗽(超过 3 周)应及时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初步判断,安排针对性检查:

· 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主要用于排查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光片(胸片)或胸部 CT,用于排查肺炎、肺间质病变、肺部肿瘤等肺部器质性病变;

· 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测,用于排查过敏性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 胃镜或食管 pH 监测:用于排查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 鼻内镜检查:用于排查鼻后滴漏综合征(如慢性鼻炎、鼻窦炎)。

不同病因所需的检查不同,无需盲目做所有检查,只需遵医嘱完成针对性检查即可。

3. 第三步:针对性治疗,不盲目用 “止咳药”
明确病因后,需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彻底缓解咳嗽,而非单纯服用止咳药 “治标不治本”:

· 咳嗽变异性哮喘: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鼻后滴漏综合征:需治疗鼻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窦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慢性支气管炎:需戒烟(包括避免二手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改善气道通畅度,合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睡前 2 小时不进食);

· 肺部感染或肺间质病变:需根据病因使用抗生素(肺炎)、抗纤维化药物(肺间质病变)等,严重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止咳药仅适用于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或生活时短期使用,不能长期依赖,核心治疗还是针对病因。

四、这些 “止咳误区” 要避开,别让咳嗽 “越治越重”
长期咳嗽时,很多人会陷入误区,错误的处理方式不仅无法缓解咳嗽,还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症状,需要特别注意避开。

1. 误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 “细菌感染” 有效
很多人认为 “咳嗽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要用抗生素”,但实际上,大多数慢性咳嗽(如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细菌感染无关,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导致细菌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只有当咳嗽伴随黄色脓痰、发热,明确存在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鼻窦炎)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 误区二:“强力止咳最重要”,盲目止咳可能 “掩盖病情”
部分人会选择强效止咳药(如含可待因、右美沙芬的止咳药),希望快速止住咳嗽,但这类药物会抑制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导致痰液无法排出,积聚在气道内,反而可能加重感染或引发气道堵塞。尤其是有痰的咳嗽,不宜盲目使用强力止咳药,应优先使用化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帮助排痰,再根据情况适当使用止咳药。

3. 误区三:“只治咳嗽,不查病因”,治标不治本
很多人长期咳嗽却不愿去医院检查,只在药店购买止咳药缓解症状,这种 “治标不治本” 的做法会导致病因持续存在,咳嗽反复不愈,甚至逐渐加重。比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若长期不治疗,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长期不干预,可能导致食管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只有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才能彻底解决咳嗽问题。

4. 误区四:“认为咳嗽会自己好,硬扛就能过去”
部分人觉得 “咳嗽不是大病,扛一扛就会好”,但长期咳嗽往往是身体发出的 “异常信号”,提示存在潜在的呼吸或其他系统问题,硬扛不仅不会让咳嗽好转,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比如肺间质病变早期仅表现为咳嗽,若硬扛不就医,可能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五、总结:长期咳嗽别忽视,及时排查是关键
咳嗽总不好,不是 “小毛病”,更不能只当感冒处理。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等 “呼吸小麻烦”,都可能是长期咳嗽的幕后推手。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呼吸健康,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当咳嗽持续超过 3 周时,应及时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通过记录咳嗽特点、配合医生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同时避开盲目用抗生素、强力止咳药等误区。记住,长期咳嗽的核心是 “找对病因、对症治疗”,只有从根源解决问题,才能让咳嗽彻底消失,守护好呼吸健康。

(宋璐 安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