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认知重构:打破焦虑背后的负面思维循环

2025-08-25 09: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焦虑,如同一团无形的迷雾,悄然笼罩着许多人的心灵。它并非凭空而生,往往根源于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经审视且不断自我强化的负面思维模式。这些思维如同精密运作却又走向歧途的机器,将我们困在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而认知重构,便是那把能够拆解这一复杂装置、驱散迷雾的关键钥匙。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陷入各种形式的焦虑陷阱。比如,一个人总是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发言会出丑,于是每次面临这样的场合前就开始紧张不安,脑海中反复浮现自己结巴、忘词或者被众人嘲笑的画面。这种对未知结果的恐惧和灾难化的设想,就是典型的负面思维在作祟。他可能会认为:“如果我搞砸了,所有人都会觉得我是个笨蛋,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得到认可了。”这样的想法一旦扎根,就会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让他越发焦虑,而在实际表现时也更容易因为过度紧绷而真的出现失误,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自己最初的担忧,形成一个完整的负面闭环。

认知重构的第一步是要觉察自己的思维习惯。这需要我们在焦虑情绪涌起时,暂停一下,像一个旁观者那样去观察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我们捕捉到那些诸如“我肯定不行”“这一定会很糟糕”之类的自动负性想法后,就要勇敢地对其进行质疑。以刚才提到的演讲焦虑为例,我们可以问自己:“真的有那么绝对吗?难道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定义了我的全部能力吗?”通过这样的反问,我们开始松动原本僵化的认知框架。

接着,我们要尝试用更合理、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取代旧有的负面观念。还是关于演讲这件事,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即使有些小瑕疵,也是人之常情,而且这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大多数人其实都理解并愿意包容不完美,他们更关注的是我传达的内容而非毫无差错的形式。”这种基于现实的乐观解读,能够帮助我们从消极的情绪漩涡中挣脱出来。

同时,收集证据也是认知重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回顾过往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成灾难。也许曾经有一次演讲虽然有点紧张,但依然获得了部分听众的认可和掌声;又或者在其他类似场合中,尽管存在不足,却也顺利过关了。把这些成功或者相对较好的实例作为证据,用来反驳之前不合理的悲观预期,让自己逐渐建立起新的信心和信念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品质。改变长期形成的负面思维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训练肌肉一样,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新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它逐渐取代旧有的模式成为主导。每一次成功地运用认知重构应对焦虑情境,都是在为心灵的天平向积极一侧增加砝码。

认知重构是一场与自我对话、重塑心灵版图的内在旅程。它让我们不再被焦虑背后的负面思维所奴役,而是学会以理性和智慧去解读生活中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当我们打破了那个束缚自己的负面思维循环时,便能迎来一片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心灵在阳光下自由舒展,绽放出本应有的光芒与活力。

(朱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医学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