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溶血反应突发怎么办?早期识别与应急处理全攻略!

2023-11-02 17: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溶血反应作为临床急症之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致命并发症。本文将系统阐述溶血反应的早期预警信号、分级处理策略及后续管理要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实用参考。

一、早期识别:捕捉生命预警信号

典型三联征 是临床识别的重要线索:

寒战高热 (发生率92%):通常在输血开始后30-60分钟内突发体温骤升(≥39℃),伴明显寒战,这与红细胞破裂释放致热原相关

腰背剧痛 (发生率78%):特征性表现为双侧肾区叩击痛,源于血红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

酱油色尿 (发生率65%):尿液呈浓茶色或可乐色,提示游离血红蛋白>100mg/dL

进展期症状 提示病情恶化:

循环系统: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mmHg)、心动过速(>120次/分)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30次/分)、氧饱和度下降(SpO₂<90%)

出血倾向: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提示可能并发DIC

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

新生儿溶血病以黄疸(24小时内出现)、贫血(Hb<145g/L)、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血压下降,容易误诊

二、紧急处理:黄金1小时救治流程

立即干预措施 :

终止输血 (首要动作):保留输血器及剩余血袋,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生命支持 :

高流量吸氧(6-8L/min)纠正组织缺氧

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注晶体液(20ml/kg)维持循环

标本采集 :

即刻抽取抗凝血3ml( EDTA管)观察血浆颜色(粉红色提示游离血红蛋白)

留取尿液做血红蛋白尿检测

针对性治疗措施 :

碱化尿液 :5%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维持尿pH>7.0,防止肾小管堵塞

利尿治疗 :呋塞米20-40mg静推,目标尿量>100ml/h

激素应用 :甲强龙80-120mg静注抑制免疫反应

DIC防治 :血小板<50×10⁹/L时输注血小板,纤维蛋白原<1.5g/L补充冷沉淀

危重症抢救技术 :

血浆置换:适用于严重病例(Hb<60g/L),每次置换2000-2500ml血浆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指征为无尿>12小时或血钾>6.5mmol/L

三、病因溯源与系统评估

实验室检查组合 :

立即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结合珠蛋白

6小时后复查:血常规(关注网织红细胞比例)、肾功能、凝血功能

特殊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怀疑遗传性溶血时)

输血相关因素排查 :

核对血袋标签与受血者信息是否一致

重新交叉配血(包括主侧、次侧试验)

检测供血者血袋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药物诱发因素筛查 :

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诱发溶血

仔细询问近期用药史,特别关注青霉素类、奎宁等高风险药物

四、后续管理与预防策略

并发症监测要点 :

急性肾损伤:连续监测尿量、血肌酐,48小时内每6小时检测一次

肝功能障碍:观察胆红素每日变化,ALT/AST峰值通常在3-5天出现

远期随访:出院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铁代谢指标

制度改进方向 :

推行"双人六核对"输血制度(增加输血器编号核对环节)

采用电子交叉配血系统,降低人为差错率

高风险患者(如Rh阴性)建立预警标识系统

特殊人群防护 :

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防:Rh阴性孕妇在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

G6PD缺乏症患者:建立用药禁忌卡,避免使用磺胺类等氧化性药物

溶血反应救治的成功取决于"快速识别-精准干预-系统防控"三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临床工作者需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安全防护网,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李志浩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