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感冒发烧也会伤心脏?家长必知的 “心肌炎” 常识

2024-09-13 13: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感冒发烧是家长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多数情况下,几天的休息和护理就能让孩子恢复活力。但很少有人知道,普通的感冒发烧背后可能隐藏着一颗 “定时炸弹”—— 心肌炎。这种看似遥远的心脏疾病,可能在孩子感冒期间悄然侵袭,若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甚至会留下终身心脏隐患。作为家长,了解心肌炎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是守护孩子健康的重要一课。

一、感冒和心肌炎,到底有什么关系?
很多家长疑惑:“感冒不就是呼吸道感染吗?怎么会和心脏扯上关系?” 事实上,导致感冒的病毒,恰恰是引发儿童心肌炎的 “头号元凶”。

· 病毒的 “跨界攻击”:引起普通感冒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不仅会侵犯呼吸道黏膜,还可能通过血液进入心脏,直接攻击心肌细胞。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病毒更容易突破防御,对心脏造成损伤。

· 免疫反应的 “误伤”:当身体对抗病毒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因子。如果反应过度,这些因子可能 “敌我不分”,在消灭病毒的同时破坏心肌组织,引发心肌炎。

这种关联往往具有隐蔽性:孩子可能先出现咳嗽、流涕、发烧等感冒症状,家长以为只是普通生病,直到几天或一周后,心脏症状显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儿童心肌炎:比想象中更 “狡猾” 的疾病
儿童心肌炎的症状常常 “不典型”,尤其是低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未愈或 “身体虚弱”。家长需要警惕以下信号:

1. 感冒后出现的 “异常疲劳”
孩子退烧后仍精神萎靡,不爱活动,稍微跑动就说 “累”,甚至懒得说话、吃饭。这种疲劳并非普通感冒后的虚弱,而是心肌受损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身体缺氧的表现。

2. 胸闷、胸痛或 “心口不舒服”
大孩子可能会描述 “胸口发闷”“心脏跳得难受”,婴幼儿则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拒绝平躺(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不适加剧)。

3. 心跳异常
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时触摸脉搏(手腕或颈部),若发现心跳明显加快(超过 120 次 / 分钟)、变慢(低于 60 次 / 分钟),或节律不规则(忽快忽慢、漏跳),需立即就医。

4. 其他危险信号
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紫、手脚冰凉(血液循环差的表现),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痛(部分病毒会同时影响胃肠道和心脏)。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差异极大: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心律异常,休息后可自行恢复;但重症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每年都有因忽视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案例,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怀疑心肌炎,该做哪些检查?
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上述异常,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 心电图:快速筛查心律异常、心肌缺血等问题,是心肌炎的基础检查。

· 心肌酶检测: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等 “信号物质”,通过抽血可检测其水平,判断心肌损伤程度。

· 心脏超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查看心肌是否肿胀、心脏收缩是否有力,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 病毒检测:通过鼻咽拭子或血液检测,明确是否存在柯萨奇病毒等病原体,辅助判断病因。

这些检查并不复杂,但能帮助医生快速识别心肌炎,为治疗争取时间。

四、孩子得了心肌炎,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一旦确诊心肌炎,治疗的核心是 “减轻心脏负担 + 修复心肌损伤”,具体措施包括:

1. 严格休息,避免 “好心办坏事”
心肌修复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剧烈活动会增加心脏耗氧,加重损伤。轻度患者需卧床休息 2-4 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休息 3-6 个月,期间要避免跑跳、哭闹、长时间玩耍等。很多家长心疼孩子 “躺不住”,偷偷让孩子下床活动,反而可能延长病程。

2. 针对病因和症状治疗
· 病毒感染期需使用抗病毒药物;

· 心肌炎症明显时,可能需要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

· 若出现心力衰竭,需用利尿剂、强心剂等改善心脏功能。

治疗期间,医生会定期复查心肌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3. 饮食和护理细节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加重心脏负担);

· 饮食清淡,减少盐的摄入(防止水肿);

· 保持房间安静,避免孩子情绪激动。

五、预防心肌炎,家长能做些什么?
虽然心肌炎难以完全避免,但做好以下几点能降低风险:

及时处理感冒,不硬扛:孩子感冒发烧时,要保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发烧超过 3 天不退,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不盲目 “等待自愈”。

增强免疫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蔬果、优质蛋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升抵抗力。

避免交叉感染:流感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处,勤洗手、戴口罩,减少病毒感染机会。尤其要注意,家人感冒时应与孩子适当隔离,避免亲密接触。

定期体检:每年给孩子做一次常规体检,包括心脏听诊和心电图,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六、关于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家长要避开
· 误区 1:只有高烧才会引发心肌炎

错。即使是低烧或不发烧的感冒,也可能暗藏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体温高低与心肌损伤程度没有直接关联。

· 误区 2:心肌炎一定会留下后遗症

错。大多数轻度心肌炎患儿,只要及时治疗、充分休息,就能完全恢复,不影响未来生活。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影响终身心脏功能。

· 误区 3:孩子 “蹦蹦跳跳” 就不会得心肌炎

错。心肌炎在发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孩子看似活泼,实则心肌已受损。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孩子的心脏健康需要家长的细心守护。当感冒遇上 “异常疲劳”“心跳异常” 等信号时,请务必保持警惕,及时就医。记住:早期识别、规范治疗,是让孩子远离心肌炎危害的关键。作为家长,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保护孩子心脏的底气。

(顿健美 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