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作为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承担着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重任。然而,当主动脉壁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变得脆弱时,高速血流可能撕裂内膜,血液涌入中层形成真假两腔,引发主动脉夹层。
一、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的致命威胁
主动脉夹层的凶险性体现在三方面:
死亡率极高:急性发作时,血管破裂风险每小时增加1%-2%,未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即使接受手术,术后截瘫、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仍达15%-30%。
多器官缺血:夹层可累及冠状动脉、肾动脉等分支血管,导致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或肢体坏死。例如,肠系膜上动脉受压可能引发肠道缺血坏死,继发致命性腹腔感染。
误诊率高:约20%患者因疼痛部位不典型被误诊为心绞痛、胆囊炎,延误治疗窗口期。部分慢性夹层患者甚至在毫无预警下突发破裂。
典型症状:突发撕裂样胸痛(疼痛评分常达10分),伴大汗、面色苍白、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A型夹层疼痛多位于前胸并向颈部、腹部放射;B型夹层疼痛集中于胸背部。
二、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在争分夺秒的救治中,CTA凭借三大优势成为首选检查:
快速精准:通过注入碘造影剂,CTA可在5分钟内完成主动脉全貌扫描,清晰显示内膜撕裂位置、夹层范围及真假腔形态。例如,增强薄层CT可捕捉到弯曲的内膜片,平扫则能发现钙化内膜瓣的异常移位。
全面评估:CTA可确认分支血管供血状况,判断器官缺血风险。若发现心包、纵隔积液或主动脉瓣反流,提示夹层已发生渗漏或破裂,需立即手术。
分型指导治疗:CTA可明确Stanford分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需开胸手术;B型限于降主动脉,可腔内修复),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检查注意事项:
过敏史筛查: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需提前评估风险。
肾功能保护:对比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呼吸配合:检查中需屏气10-15秒,避免呼吸运动导致图像模糊。
三、救治流程
急诊分诊:疑似夹层患者立即进入绿色通道,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血压监测。
CTA确诊:30分钟内出具初步报告,明确夹层类型及累及范围。
多学科会诊:心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联合制定方案(A型夹层需48小时内手术,B型优先控制血压、心率)。
术中导航:CTA三维重建图像可导入杂交手术室导航系统,辅助精准定位破口。
术后随访:定期CTA复查监测假腔血栓化情况,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四、预防与长期管理
血压控制:目标值收缩压100-120mmHg,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
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如争吵、剧烈运动)
保持大便通畅(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24)
定期筛查:
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主动脉超声筛查
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每6个月复查CTA
术后患者终身随访,B型夹层假腔未完全血栓化者需延长抗凝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领域最凶险的急症之一,但通过CTA的快速诊断与精准分型,结合规范的手术及药物治疗,患者生存率已显著提升。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温泽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