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胰岛素针头能重复用吗?这些注射误区要避开!

2023-08-20 19: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注射过程中的细节管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其中,胰岛素针头能否重复使用是患者最常困惑的问题之一。

一、胰岛素针头:一次性使用是铁律

胰岛素针头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明确标注“一次性使用”。其设计采用超薄壁针管(直径仅0.23-0.33mm)与特殊硅化涂层,确保注射阻力小、疼痛感低。重复使用会引发多重风险:

1.感染风险倍增

针头接触皮肤后可能沾染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这些细菌可引发局部红肿、脓肿,甚至导致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2.注射精度失效

针头重复使用后,针尖会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变形。此外,残留胰岛素结晶易堵塞针孔,造成注射中断。

3.组织损伤加剧

变钝的针头会撕裂皮下组织,形成倒钩状损伤。长期重复使用可使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提高3倍,表现为注射部位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效率。

特殊情况处理:在极端环境下(如野外救援)且无备用针头时,可临时重复使用1次,但需严格消毒:用75%酒精浸泡针头30秒,检查无弯曲后使用,且仅限同一患者。

二、五大常见注射误区解析

误区1:注射部位固定化

风险:长期在同一区域注射会导致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研究显示,腹部连续注射3个月可使脂肪层厚度减少40%,影响胰岛素吸收速度。

正确操作:

轮换原则:将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外上象限划分为4个区域,每周轮换1次

注射点间距:同一区域内每次注射间隔至少2.5cm(约2指宽)

特殊人群:儿童优先选择大腿前外侧,避免腹部注射

误区2:消毒方式随意化

风险:碘伏等含碘消毒剂会与胰岛素蛋白结合,降低药物活性达30%。酒精未干时注射可引发刺痛感。

正确操作:

使用75%医用酒精棉片,以注射点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消毒,直径≥5cm

待酒精完全挥发(约15秒)后再进针

避免反复擦拭同一区域

误区3:注射角度一刀切

风险:不同针头长度需匹配不同注射角度,错误操作可能导致肌肉注射或漏液。

正确操作:

4mm针头:90°垂直进针,无需捏皮(适用于所有体型)

5-6mm针头:消瘦者需45°斜刺并捏起皮肤,正常体型可90°垂直注射

8mm针头:必须45°斜刺并捏皮(现临床已较少使用)

误区4:针头保存疏忽化

风险:针头暴露在空气中易吸附灰尘,与笔芯连接后可能污染药液。

正确操作:

未使用的针头应保存在原包装内,避免温度>30℃或<2℃

安装前检查针头密封性,若发现弯曲、倒钩立即丢弃

注射后立即卸下针头,防止空气进入笔芯影响剂量准确性

误区5:废弃物处理随意化

风险:用过的针头属于医疗锐器,可能刺伤他人造成交叉感染。

正确操作:

使用专用锐器盒(容量不超过3/4)

禁止徒手回套针帽,可用“单手操作法”卸针头

满盒后密封并标注“医疗废物”,交由社区卫生站统一处理

三、科学管理建议

经济优化方案:选择4mm超细针头,其疼痛感较6mm针头降低40%,且无需捏皮操作,适合老年患者

旅行准备:随身携带备用针头(至少2个)、酒精棉片、锐器盒,避免在公共场所处理废弃物

异常处理:若注射后出现持续疼痛、出血或硬结>2cm,应暂停该部位注射并就医评估

胰岛素治疗的精准性取决于每个操作细节。严格遵循“一针一换”原则,掌握科学注射技巧,不仅能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更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张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