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弯腰捡东西突然闪腰 急性腰痛该先 “躺平” 还是活动

2025-09-08 13: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弯腰捡笔、搬快递或系鞋带时,突然“咔嚓”一声,腰部像被“卡住”,剧烈疼痛袭来——这种“闪腰”引发的急性腰痛,几乎人人都可能遭遇。疼到站不直、难翻身时,很多人纠结:该躺平休息,还是活动放松?从中医科医生临床经验来看,“躺平”与“活动”并非对立,需分阶段、讲方法,盲目操作可能加重损伤。下面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拆解急性腰痛原因、应对策略与康复方法。

一、闪腰致急性腰痛:不只是“骨头响”
“闪腰”即“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韧带、关节在突发外力下受损的结果,背后有明确生理机制:

(一)现代医学视角:腰部组织的突发损伤
1. 肌肉痉挛:抽筋式疼痛

弯腰时腰部肌肉处于拉伸状态,若突然发力(如快速起身)或姿势不当(身体歪斜),肌肉牵拉/收缩超出耐受范围,会像紧绷的橡皮筋突然扯动般“痉挛”,引发剧烈疼痛,同时肌肉僵硬、限制活动,这是最常见原因。

2. 韧带拉伤:纽带受损

腰部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负责连接椎体、稳定腰椎。弯腰时若过度前屈或扭转,韧带被过度牵拉,可能出现纤维撕裂,疼痛尖锐,按压特定部位(脊柱正中、肌肉附着点)或活动时痛感加重。

3. 关节紊乱:小关节错位

腰椎椎体间的小关节(关节突关节)维持稳定性与活动度。闪腰时,小关节可能因外力或姿势不当出现“轻微错位”或“嵌顿”,关节面受力不均,刺激神经,除疼痛外,还会有腰部“卡住”、无法弯腰转身的感觉。

(二)中医视角:气血与筋脉的急性失衡
中医将急性腰痛归为“腰痛”“伤筋”范畴,与“气血瘀滞”“筋脉损伤”“外感邪气”相关:

1. 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腰部活动依赖气血顺畅。闪腰时腰部突然受力,局部气血运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气血无法濡养筋脉肌肉,引发刺痛、固定不移,活动时瘀滞加重,疼痛加剧。

2. 筋脉损伤:筋伤失用

“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腰部肌肉韧带统归为“筋”。闪腰时筋脉被突然牵拉或收缩受损,出现“筋伤”,导致筋脉拘急、弛缓失常,进而疼痛、活动受限,如同绳子扯断后无法固定骨骼。

3. 外感邪气:雪上加霜

若平时腰部受风寒、湿热侵袭(如长期吹空调),筋脉本就拘急或濡养不足,闪腰会让邪气滞留,加重疼痛。比如腰部受凉后筋脉拘急,闪腰时更易肌肉痉挛,遇寒痛感加剧。

二、急性腰痛:分阶段选“躺平”或“活动”
急性腰痛后,“躺平”与“活动”的选择需结合疼痛严重程度与发作阶段,核心原则是“急性期制动缓解,缓解期适度活动”:

(一)急性期(发作48-72小时内):温和躺平,减少损伤
1. 为何躺平?给腰部紧急休息

急性期肌肉、韧带处于痉挛或损伤状态,不当活动(强行弯腰、搬物)会进一步牵拉受损组织,加重痉挛、撕裂或错位。躺平能让腰部肌肉完全放松,减少腰椎受力,如同给受伤“零件”断电,避免继续磨损,为修复创造条件。

2. 科学躺平:不盲目一动不动

l 姿势选择:优先仰卧,膝盖下垫薄枕,让膝关节微屈,放松腰部肌肉、减少腰椎前屈压力;也可选侧卧,两腿间夹薄枕,保持脊柱直线,避免扭转。禁用俯卧,以免腰椎过度前屈、加重紧张疼痛。

l 时间控制:24-48小时为宜,最长不超72小时。卧床超3天会导致肌肉萎缩、力量下降,反而影响稳定性,形成“越躺越疼”的恶性循环。期间可每2-3小时缓慢翻身,避免局部受压。

l 避免错误动作:起身时先侧身,用手臂支撑坐起,再移腿下床缓慢站起;躺下时先坐床边,侧身躺下后调整姿势。禁用直接从仰卧位坐起或站立,防止腰部突然受力。

3. 急性期能活动吗?轻柔可试,剧烈禁止

卧床24小时后疼痛缓解,可做极轻柔活动,如缓慢翻身、仰卧时轻收腰部肌肉(保持3秒后放松,重复5-10次);禁用弯腰、转身、搬物、跑步跳跃等,避免加重腰部负担。

(二)缓解期(发作72小时后):适度活动,防肌肉萎缩
1. 为何活动?帮腰部恢复活力

72小时后,肌肉痉挛、韧带损伤缓解,疼痛减轻。适度活动能促进腰部气血运行,改善循环,为受损组织提供营养、加速修复;同时锻炼肌肉力量,防萎缩,增强腰椎稳定性,避免复发,如同受伤关节需活动恢复灵活性。

2. 适合的活动:温和康复为主

l 腰背放松运动:

腹式呼吸:仰卧,手放腹部,吸气鼓腹、呼气收腹,每次10-15分钟,放松肌肉、改善循环;

臀桥:仰卧,双腿屈膝踩床,缓慢抬臀(保持3-5秒后放下),重复5-10次,拉伸肌肉、增强腰背力量;

腰部旋转:仰卧,双腿屈膝,缓慢向两侧倾斜(各保持3-5秒),重复5-10次,动作缓慢,避免快速旋转。

l 日常活动:逐渐恢复缓慢散步(每次10-15分钟,不引发疼痛)、缓慢弯腰(膝盖微屈,避免过度前屈)、简单家务(整理桌面,禁用搬重物、拖地)。活动时若疼痛加重,立即停止。

3. 缓解期禁做:这些动作拖后腿

禁用长时间弯腰(洗碗、工作)、突然用力(快速搬物、起身)、腰部扭转(突然转身拿东西)、久坐超1小时,避免腰部受力不均,导致损伤复发或加重。

三、中医调理:通气血、养筋脉,加速恢复
结合中医调理,能更好疏通气血、修复筋脉,减少复发:

(一)穴位按摩:缓解疼痛、通气血
1. 急性期:按止痛穴位

肾俞穴(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拇指按揉1-2分钟,酸胀为宜,补肾壮腰;

委中穴(膝关节后腘横纹中点):拇指按揉或点压1分钟,疏通经络,“腰背委中求”即为此意;

阿是穴(疼痛最明显处):拇指轻揉1-2分钟,直接作用痛点,疏气血、解痉挛。

2. 缓解期:按调理穴位

命门穴(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掌根按揉2-3分钟,温肾壮阳、健腰背;

腰阳关穴(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拇指按揉1-2分钟,疏经络、缓腰骶痛;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肌外缘):拇指按揉1-2分钟,健脾益气,促全身气血运行。

(二)中药调理:辨证施药
根据辨证,急性腰痛分“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证型,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气滞血瘀型:腰痛剧烈、刺痛固定,用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当归等),或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外用活血药膏(活血止痛膏);

· 寒湿痹阻型:腰痛伴发凉、遇寒加重,用温经散寒药(干姜、桂枝、茯苓等),饮生姜红枣茶,外用艾叶生姜水熏蒸腰部;

· 肝肾亏虚型:平时腰痛、闪腰后加重,伴腰膝酸软,用补益肝肾药(杜仲、续断、枸杞子等),或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三)针灸与艾灸:温通经络
1. 针灸:医生针刺腰部及下肢穴位(肾俞、委中、阿是穴、阳陵泉),疏经络、调气血、解痉挛,急性期1-2次可明显止痛,缓解期再针2-3次巩固。

2. 艾灸:适合寒湿或气血虚寒型,艾条灸肾俞、命门、腰阳关,每次10-15分钟,温热刺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注意距离防烫伤,可垫薄纸控温。

四、日常防护:避复发,护腰部
急性腰痛恢复后,做好防护能减少复发:

(一)避闪腰诱因:弯腰搬物有技巧
1. 弯腰捡物:屈膝不弯腰

先蹲下,膝盖弯曲,保持腰部直立,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弯腰发力,减少肌肉韧带受力。

2. 搬重物:先蹲后搬,贴近身体

蹲下让重物贴身,用腿部力量缓慢站起,避免弯腰或重物远离身体,减少腰部力矩与受伤风险。

3. 避长时间固定姿势

久坐、久站、久弯腰每30-40分钟活动一次,如久坐后起身散步、做腰背伸展,久站后调整姿势,避免肌肉长期紧张。

(二)强腰背肌肉:日常锻炼
1. 腰背肌训练

坚持“小燕飞”(俯卧,轻抬双臂双腿,保持3-5秒,重复5-10次)、“臀桥”(重复10-15次)、“平板支撑”(每次30-60秒,重复3-5次),增强肌肉力量与腰椎稳定性。

2. 温和全身运动

每周3-5次游泳(蛙泳为佳)、太极拳、八段锦,调节气血、锻炼腰背肌肉,且不加重腰部负担。

(三)护腰保暖:避外感邪气
中医“寒主收引”,腰部受凉易筋脉拘急,增加闪腰风险。平时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腰部,冬季穿腰封或系围巾,夏季不直接接触冰凉座椅地面。

五、危险信号:及时就医别拖延
多数急性腰痛1-2周可恢复,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到中医科或骨科就诊:

· 疼痛剧烈,无法站坐翻身,卧床无缓解;

· 腰痛伴下肢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腰→臀→腿→脚),或大小便失禁、排尿困难;

· 腰部肿胀畸形,按压有骨擦感(提示骨折);

· 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有腰椎病史(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者,闪腰后疼痛剧烈;

· 腰痛超2周不缓解或反复发作。

就医后,医生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CT、MRI)明确原因,排除骨折、间盘突出等,制定针对性方案(推拿、针灸、中药、理疗或手术),避免延误病情。

弯腰闪腰致急性腰痛,无需恐慌但需重视,关键是分阶段科学应对——急性期温和躺平缓解,缓解期适度活动康复,结合中医调理与日常防护,才能让腰部尽快恢复,远离反复疼痛。

(张怡嘉 登封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