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心脏结构或功能存在缺陷。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动脉导管未闭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动脉导管未闭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胚胎期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脉导管原本应在出生后不久闭合。但部分婴儿因发育异常导致导管未能及时闭合,可能与胚胎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2.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在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部分患儿存在基因突变,导致动脉导管发育和闭合异常。
3.母体孕期环境因素:孕妇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某些药物等,或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增加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
4.早产与缺氧:早产儿发育不完全,动脉导管管壁薄,出生后收缩力弱不易闭合。同时,宫内窒息、窘迫的乏氧胎儿也容易导致动脉导管未闭。
二、临床表现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因分流量大小而异。分流量小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分流量大者则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呼吸急促:由于肺血增加,患儿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易疲劳。
2.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血增加易导致肺部感染,患儿常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
3.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肺血增加可能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
4.心脏杂音: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是动脉导管未闭的典型体征。
三、诊断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医学相关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体格检查:通过听诊心脏杂音,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导管未闭。
2.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可直接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并测量分流速度。
3.心导管检查:虽然为有创检查,但可更精确地评估病情,适用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详细评估的情况。
四、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产儿或新生儿,常用药物包括吲哚美辛和布洛芬,可促进动脉导管闭合。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2.介入治疗: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入动脉导管内,使其闭合。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患儿。
3.手术治疗:对于介入治疗失败或动脉导管过于粗大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和切断缝合术。
五、预后与预防
动脉导管未闭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大多数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后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预防方面,孕妇在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均衡,以降低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同时,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儿,应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遗传风险,并通过遗传咨询为家庭提供生育建议。
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病率,保障儿童健康。
(于文波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胸心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