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什么?早产儿家长必知

2025-01-14 17: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尤其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作为连接主动脉与肺动脉的胎儿期通道,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本应自然闭合,但若持续开放则会导致血流异常,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引发长期健康问题。

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基本定义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系统中的重要通道,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动脉输送到主动脉,绕过尚未工作的胎儿肺部。出生后,随着呼吸建立和血氧浓度升高,动脉导管应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功能性闭合,并在数周至数月内完成解剖学闭合。若未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PDA),导致主动脉血液持续分流至肺动脉,增加肺循环负担。

二、早产儿PDA的高发原因

心脏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动脉导管平滑肌发育不完善,对氧分压变化的敏感性不足,导致出生后导管无法正常闭合。

肺部发育不全: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状态会抑制导管收缩,维持开放状态以保障右向左分流。

感染与炎症: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发育,导致导管壁结构异常。

药物影响:母亲孕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干扰胎儿导管发育,表现为生后持续性导管开放。

三、PDA的临床表现与潜在风险

PDA的临床表现与导管直径、分流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密切相关。早产儿PDA可能表现为:

呼吸系统症状:肺部充血导致呼吸急促、喂养时呼吸暂停或需持续吸氧。

循环系统症状: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率增快、肝脏肿大或四肢末梢循环不良。

喂养与生长障碍:因心肺功能受损导致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或体重不增。

长期未闭合的PDA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者需外科干预。

四、PDA的诊断方法

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超声心动图:无创检查可清晰显示导管直径、分流方向及肺动脉压力,是确诊PDA的首选方法。

胸部X线:肺血增多、心影增大提示PDA可能,但缺乏特异性。

心导管检查:复杂病例或需介入治疗时,可通过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及分流比例。

五、PDA的治疗策略

期待观察:无症状的微小PDA可定期随访,部分患儿可自行闭合。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促进导管收缩,适用于无禁忌症的早产儿。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及出血倾向。

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动脉导管封堵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体重达标且导管形态合适的患儿。

外科手术:药物无效或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时,需通过开胸或胸腔镜结扎导管。

六、早产儿PDA的家庭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记录呼吸频率、喂养量及体重变化,发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或体重不增时及时就医。

遵医嘱用药:若需药物治疗,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监测。

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疫苗(需咨询专科医生)。

定期随访:出院后按医嘱复查心脏超声,监测导管闭合情况及心肺功能。

七、PDA的预后与长期管理

肺动脉高压监测:长期PDA可能导致肺血管重构,需定期评估肺动脉压力。

生长发育随访:关注身高、体重及神经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家长需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过度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常见的心血管问题,但通过科学治疗与精心护理,多数患儿可获得良好预后。

(朱逍帆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