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呼吸暂停怎么办?家庭急救措施要掌握

2025-03-12 08: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儿科常见的紧急情况,指新生儿呼吸停止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可能伴随心率下降、皮肤颜色改变等表现。该症状多见于早产儿,但足月儿也可能因感染、窒息、代谢紊乱等原因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家长需掌握基础急救知识,同时明确家庭干预的边界,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一、家庭急救核心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调整:立即将新生儿置于仰卧位,头部轻微后仰,使气道呈直线。避免枕头过高或颈部过度前屈,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分泌物清理:若发现口鼻有奶液、黏液等分泌物,可用干净纱布或吸鼻器轻柔清除。操作时需固定头部,避免误触咽喉部引发呕吐。

2.触觉刺激唤醒呼吸

足底弹击:用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1-2次,力度以引发轻微啼哭为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背部摩擦:用掌根沿新生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柔摩擦,或轻拍肩胛骨区域,通过皮肤刺激激活呼吸中枢。

3.及时供氧

家庭氧疗条件:若家中备有医用制氧机或氧气袋,可连接鼻导管给予低流量吸氧,流量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注意事项:供氧期间需密切观察新生儿面色变化,若皮肤转为红润且胸廓有规律起伏,可暂停吸氧;若持续青紫或呼吸未恢复,需立即送医。

4.快速就医决策

紧急送医指征:

触觉刺激后呼吸未恢复

反复发作呼吸暂停

伴随皮肤青紫、肌张力降低、抽搐等

转运准备:就医途中保持新生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持续监测呼吸频率,避免颠簸。

二、常见病因与预防要点

1.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因脑干呼吸中枢未完全发育,易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需加强保温护理,维持环境温度恒定,避免频繁移动刺激。

2.感染因素

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可能抑制呼吸中枢。需注意手卫生,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消毒喂养器具。

3.代谢紊乱

低血糖、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可诱发呼吸暂停。需遵医嘱规律喂养,避免长时间空腹,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水平。

4.机械性阻塞

胃食管反流、气道异物等可导致继发性呼吸暂停。喂奶后需竖抱拍嗝,避免平卧位哺乳;若发生呛奶,立即侧卧拍背清理。

三、家庭急救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过度刺激:反复用力弹击足底或摇晃新生儿,可能造成颅脑损伤。

盲目吸痰: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损伤呼吸道黏膜,加重缺氧。

延迟就医:依赖网络信息自行处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关键注意事项

急救物品准备:建议家庭常备医用吸鼻器、体温计、无菌纱布、便携式氧气袋等。

急救培训:家长应参加新生儿急救课程,掌握心肺复苏术(CPR)等技能。

病情记录: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四、医疗干预与后续管理

1.医院处理流程

紧急评估:通过血气分析、头颅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呼吸支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面罩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或高频振荡通气。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等药物兴奋呼吸中枢,或针对原发病应用抗生素、止血剂等。

2.长期随访

神经发育评估:定期监测头围增长、肌张力、视听反应等指标,早期发现脑损伤。

喂养指导:根据吞咽功能调整喂养方式,必要时采用鼻饲或胃造瘘。

家庭护理培训:指导家长掌握体位管理、吸痰技巧、用药观察等技能。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急救需兼顾时效性与科学性。家庭急救的核心在于早期识别、基础干预与及时转运,而医疗团队则负责病因诊断与精准治疗。

(朱逍帆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