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当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助眠药物可能会成为一种治疗选择。然而,助眠药物种类繁多,正确认识它们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来科普一下关于失眠那些事儿。
失眠的危害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小白鼠失眠期间,血液中的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T细胞等各免疫细胞发生了广泛而显著的变化。免疫系统的这些变化,意味着机体对各种威胁的防御能力将会被减弱,接踵而至的可能就是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疾病、猝死、抑郁症等疾病。
助眠药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助眠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这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以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认知功能损害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
2.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这些药物具有更短的作用时间和更少的副作用,如依赖性和成瘾性较低,适用于短期失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和梦境异常。
3. 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是自然产生的激素,主要用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可以改善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这类药物通常适用于有特定生物钟紊乱的患者。
4. 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某些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也被用于治疗伴有特定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它们可能伴有其他副作用。
二、使用助眠药物的注意事项
(一)遵循医嘱
助眠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随意购买和服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失眠的类型(是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还是早醒等)、年龄、身体状况、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例如,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可能需要从较低剂量开始使用。
(二)注意用药时间
一般来说,助眠药物应在睡前半小时左右服用,以保证药物在入睡时发挥最佳效果。但对于一些起效较慢的药物,可能需要提前更长时间服用。同时,要注意避免在白天或临近需要保持清醒的时间服用,以免影响日常活动。
(三)避免长期依赖
助眠药物通常不建议长期连续使用。对于短期失眠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长期使用可能会掩盖失眠的根本原因,而且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需要长期使用助眠药物,医生会定期评估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许多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血药等,在使用助眠药物前要告知医生。例如,苯二氮䓬类药物与酒精同时使用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昏迷等危险情况。
三、特殊人群使用助眠药物的考虑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使用助眠药物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选择不良反应较小、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使用助眠药物要格外谨慎。大多数助眠药物在孕期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如果孕妇存在失眠问题,应首先尝试通过非药物方法改善睡眠,如调整睡眠环境、保持规律作息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权衡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哺乳期妇女使用助眠药物可能会有部分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的健康。
(三)儿童
儿童失眠较少使用药物治疗,更多的是通过改善睡眠习惯来解决。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助眠药物,必须在儿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药物可能对其产生长期影响。
总之,助眠药物在改善睡眠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须合理使用,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辛卫云 河南省中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