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这一隐藏在大脑中的“隐形杀手”,因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而备受关注。它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同时也是引起脑卒中的第四位原因。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症状与识别方法,对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一、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主要分为先兆症状、出血症状、局部神经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破裂而有所不同。
先兆症状
动脉瘤漏血症状:在动脉瘤破裂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于动脉瘤突然扩大或漏血导致脑局部缺血所引起。
血管性症状:动脉瘤突然扩大还可能引起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血管性症状。
缺血性症状:部分动脉瘤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缺血性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于动脉瘤导致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所引起。
出血症状
当颅内动脉瘤破裂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并伴有突发昏迷、颈项强硬、克氏征阳性的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记忆减退、大小便失禁、失语、偏瘫、血压体温升高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等症状。
局部神经症状
颅内动脉瘤还可能压迫或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单眼视力减退、复视、动眼神经麻痹等局部神经症状。此外,较大的动脉瘤还可能压迫邻近脑组织或垂体,引起局灶性神经体征、抽搐发作、神经内分泌症状或蝶鞍扩大等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
随着动脉瘤的增大或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物不清、视野缩小等。这些症状可能由于颅内血肿、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脑水肿所引起。
二、颅内动脉瘤的识别方法
病史询问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外伤等颅内动脉瘤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体格检查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体征。当动脉瘤瘤体压迫到视神经组织时,可出现这些表现。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也可对脑动脉瘤的某些方面做出初步评估。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头颅CT可显示脑室扩大、脑内血肿和大量的硬膜下血肿等影像学改变。
脑血管造影(CTA或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CTA具有扫描速度快、检查费用低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清晰显示血管囊状组织。DSA则可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的位置、数目、形态、内径以及有无血管痉挛等详细信息。
三、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控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头部受到外伤或剧烈冲击。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动脉瘤等潜在风险。
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主要目的在于使动脉瘤逐渐缩小及防止破裂出血,包括卧床休息、精神安定、避免血压升高、防止剧烈活动等措施。外科治疗则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颈部动脉结扎、瘤壁夹闭术、动脉壁加固法、凝固法及立体定向瘤壁夹闭法等方法。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其症状与识别方法对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
(李沙沙 济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