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道的“交通堵塞”之谜:肠梗阻的成因与手术解决方案

2023-05-15 21: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5189

肠梗阻,这一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同肠道的“交通堵塞”,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肠梗阻的成因、症状、诊断以及手术解决方案,为您揭开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

一、肠梗阻的成因

肠梗阻,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内的食物、气体等在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排出。这种“交通堵塞”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机械性原因、动力性原因及肠管缺血。

1. 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肠梗阻的80%以上。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肠腔外因素:如粘连带压迫、疝嵌顿、腹腔内肿瘤压迫等。粘连带压迫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肠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锐角,阻碍肠内容物通过。疝嵌顿则是指肠管通过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向外突出,被卡住而无法回纳,导致肠管血运障碍和梗阻。腹腔内肿瘤压迫则是由于肿瘤生长过大,压迫肠管导致肠腔狭窄。

- 肠壁因素:如肠套叠、肠壁肿瘤、炎症性狭窄、先天性畸形等。肠套叠多发生于儿童,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内,导致肠腔狭窄。肠壁肿瘤则是指肠道内生长的肿瘤,如结肠癌、小肠肿瘤等,占据肠腔空间,阻碍肠内容物通过。炎症性狭窄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狭窄。

- 肠腔内因素:如粪块堵塞、结石堵塞、蛔虫梗阻等。粪块堵塞多发生于老年性便秘患者,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形成粪块堵塞肠腔。结石堵塞则是指肠道内形成的结石,如柿石、胆色素结石等,占据肠腔空间,阻碍肠内容物通过。蛔虫梗阻则是指蛔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聚集成团,堵塞肠腔。

2. 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引起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使食物残渣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进而形成肠梗阻。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麻痹性肠梗阻:如腹腔感染、腹部大手术、低钾血症等导致肠壁肌运动紊乱,肠管失去蠕动能力。

- 痉挛性肠梗阻: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导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无法通过。

3. 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相应部位的肠管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发生坏死,形成肠梗阻。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肠系膜动脉栓塞:由于栓子脱落堵塞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壁损伤等原因,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管淤血水肿,继而发生坏死。

二、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因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性质而异,但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具体症状如下:

-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中上腹部,也可放射至腰背部。腹痛的程度和频率与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 腹胀:由于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导致肠腔内积气、积液,使腹部膨胀。腹胀的程度和部位与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也可含有胆汁或粪样物。呕吐的频率和量与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 便秘:由于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导致排便困难或停止排便。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便或粘液便。

此外,肠梗阻还可能伴有发热、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三、肠梗阻的诊断

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1. 病史询问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 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腹部触诊可发现腹部包块、肠型或蠕动波等体征;听诊可发现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等体征。这些体征对于诊断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

3.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腹部CT、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等。

- 腹部X线平片:是诊断肠梗阻最快速的检查方法。通过腹部成像可判断有无肠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在X线平片上,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

- 腹部CT: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更为实用。在鉴别梗阻部位、识别危险情况、排除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CT可清晰显示肠管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改变,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可用来监测由于肠梗阻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情况。这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肠梗阻的手术解决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包括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恢复肠道的通畅性。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手段。

1.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肠管血运障碍,易发生肠坏死和穿孔,需紧急手术治疗。

- 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如结肠癌、小肠肿瘤等,需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梗阻。

- 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如先天性肠扭转、肠套叠等,需手术矫正畸形以恢复肠道的通畅性。

- 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如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松解粘连以解除梗阻。

2. 手术方式

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肠切除吻合术:是肠梗阻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肠病变处的组织切除,再将切口处进行缝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方法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肠梗阻,如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恶性粘连等。

- 肠粘连松解术:适用于因粘连导致肠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的功能性或部分性肠梗阻患者。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恢复肠道的通畅性。

- 肠扭转复位术:对于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可通过肠扭转复位术将扭转的肠段复位,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

- 肠造瘘术或肠外置术:对于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或行肠吻合术有较高肠瘘风险的患者,可在梗阻部位附近做肠造瘘术或肠外置术,以解除梗阻。待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口。

- 肠短路吻合术:当梗阻部位切除困难或肠道粘连无法分离时,医生可以在梗阻部位附近的肠道两端开口,将两个开口吻合起来,让食物残渣绕开梗阻部位,从新通道通过,从而解除梗阻症状。

五、术后护理与康复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肠道功能。

1. 术后护理

-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避免发生肺部感染。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

- 观察腹部体征: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是否缓解,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等。

- 饮食管理:术后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一般从禁食、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

2. 康复措施

- 早期活动: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预防肠粘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腹部X线平片、CT等,以评估肠道的通畅性和恢复情况。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和疼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结语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其成因多种多样,症状复杂多变。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诊断肠梗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恢复肠道的通畅性。术后患者需进行严密的护理与康复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肠道功能。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肠梗阻的发生和发展,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石淼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