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肠道就像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每天有条不紊地运输着食物、消化后的残渣,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转。可一旦发生肠梗阻,肠道里就仿佛出现了“交通堵塞”,食物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身体立马拉响警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这些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那么,当遭遇肠梗阻,肠道里的这场“交通堵塞”究竟该如何疏通呢?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一、认识肠梗阻
(一)肠梗阻是啥
肠梗阻,简单来说,就是肠道的某一段被堵住了,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下行。这就好比城市里的道路,因为施工、车祸或者违章停车等原因,车辆无法通行,交通陷入瘫痪。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肠道里长出了肿瘤、息肉,像路中间突然冒出的大石头,硬生生把路给堵死了;有的是腹部做过手术,术后肠粘连,肠道之间像被胶水粘住一样,扭成一团,通道变窄;还有的是因为吞食了异物,如枣核、硬币等,卡在肠道里,引发堵塞。另外,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粪便干结,也容易造成肠梗阻,就如同老旧的排水管道,被淤泥杂物堵塞一样。
(二)肠梗阻的危害
肠道一旦梗阻,危害可不小。首先,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越积越多,肠管会像气球一样被越撑越大,引起剧烈的腹痛,患者常常疼得满头大汗、辗转反侧。其次,由于肠道堵塞,吃进去的食物没办法往下走,只能逆向反流,导致呕吐,一开始可能只是吐胃里的东西,到后来连黄绿色的胆汁都吐出来了。再者,肠道里大量气体和液体的积聚,使得腹部胀得鼓鼓的,不仅难受,还会压迫周围的脏器,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更严重的是,如果肠梗阻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肠管缺血、坏死,肠道里的细菌就会像“越狱”的囚犯一样,突破肠壁的防线,进入腹腔,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这就好比城市因为交通瘫痪,救援车辆进不去,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二、肠梗阻的初步判断
(一)症状识别
当身体出现以下典型症状时,就要警惕肠梗阻的可能了。腹痛是最常见的,一般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肚脐周围,这是因为肠梗阻初期,肠管强烈收缩,试图推动堵塞物前进,就像汽车发动机在空转,拼命发力却动弹不得。呕吐紧随其后,起初呕吐物为胃内尚未消化的食物,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呕吐会越来越频繁,内容物也逐渐变为黄绿色胆汁,这是因为肠道逆向蠕动,把胆汁也给挤了出来。腹胀也很明显,患者感觉肚子越来越大,像吹气球一样,用手轻轻敲击,还能听到“砰砰”的鼓音,这是肠管内气体积聚的表现。还有一个关键症状就是停止排气排便,肠道完全被堵死后,下面的“出口”关闭,自然就没有气体和粪便排出了,这就如同下水道被堵,水再也流不下去了。
(二)及时就医
一旦怀疑是肠梗阻,千万不能耽搁,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饮食、是否做过手术、有无腹部外伤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摸摸肚子,看看有没有压痛、反跳痛,听听肠鸣音是否异常。接着,还会安排一系列辅助检查,如腹部X光片,它就像给肠道拍照片,能清晰地看到肠管有没有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还有腹部CT,它能更精准地确定梗阻的部位、原因,是肿瘤、肠粘连还是其他问题,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所以,及时就医是疏通肠道“交通堵塞”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肠梗阻的非手术疏通方法
(一)胃肠减压
这是肠梗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像是给堵塞的河道开一个临时的泄洪口。医生会通过鼻腔插入一根细长的胃管,一直通到胃里,然后接上负压吸引装置,把胃和部分肠管内的气体、液体吸出来,减轻肠道的压力,缓解腹胀、腹痛症状。胃管插着的时候虽然不太舒服,但它能有效地阻止肠道进一步扩张,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让肠道慢慢恢复“平静”,就像洪水退去,道路抢修才能顺利进行。
(二)灌肠疗法
对于一些粪便干结、堵塞肠道引起的肠梗阻,灌肠是个不错的办法。医生会用温热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通过肛管缓缓注入直肠、结肠,就像用水冲洗堵塞的下水道一样,软化粪便,刺激肠道蠕动,促使粪便排出,从而打通肠道。灌肠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便意,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放松心情,配合医生操作即可。一般经过几次灌肠后,如果堵塞情况不太严重,肠道就能恢复通畅,重新“通车”。
(三)药物治疗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比如,给患者静脉滴注生长抑素,它可以减少胃肠液的分泌,进一步减轻肠道负担,就像给肠道的“洪水”源头限流;还会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像新斯的明,激发肠道的“动力”,让它自己努力把堵塞物往前推,加快肠道恢复正常运行的速度。
四、肠梗阻的手术疏通方法
(一)粘连松解术
如果是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手术中医生会小心翼翼地将粘连在一起的肠管分开,就像拆解打结的绳索一样,恢复肠管的正常形态和通道。这需要医生精湛的技术,因为肠管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肠管破裂等并发症。粘连松解后,肠道的“交通堵塞”得以解除,食物又能顺利通过了。
(二)肠切除吻合术
当肠梗阻是由肿瘤、肠道严重坏死等原因引起时,往往需要切除病变的肠段,然后将剩下的健康肠管重新吻合在一起。这就好比道路上有一段被彻底毁坏,只能拆掉重建。手术过程中,医生要确保吻合口的愈合良好,避免出现漏口,引发腹腔感染。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肠道功能也会慢慢适应新的结构,重新承担起运输食物的重任。
(三)肠造瘘术
对于一些病情危急,患者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长时间复杂手术的情况,肠造瘘术是一种权宜之计。医生会在患者的腹壁上开一个口,把近端的肠管拉出来,固定在腹壁上,让粪便直接从这个人工造的“出口”排出体外,避开梗阻部位,缓解肠道压力,先保住患者的性命。等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考虑进行二期手术,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五、肠梗阻后的康复与预防
(一)康复护理
肠梗阻患者术后或保守治疗后,康复护理至关重要。要注意饮食调整,刚开始只能吃流食,如米汤、藕粉等,慢慢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再到软食、正常饮食,给肠道足够的时间适应。同时,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哪怕只是在床边坐一坐、走几步,也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再次发生,就像让刚疏通的道路保持畅通,避免车辆再次拥堵。
(二)预防要点
为了预防肠梗阻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吞食异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吃饭要细嚼慢咽。有腹部手术史的人,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嘱咐,适当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肠粘连等问题。另外,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疾病,如肠道肿瘤、息肉,把肠梗阻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六、总结
肠梗阻带来的肠道“交通堵塞”虽然棘手,但通过及时就医、正确的治疗方法,无论是非手术的胃肠减压、灌肠、药物治疗,还是手术的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肠造瘘等手段,都能有效疏通。术后做好康复护理,日常生活中注重预防,就能让肠道这条“交通要道”一直保持顺畅,保障身体的健康运行。希望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后,对肠梗阻不再恐惧,遇到问题能从容应对。
(耿利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结直肠外科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