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届的“伪装大师”?一文带你揭开“会跑”的淋巴瘤

2024-10-17 22: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纷繁复杂的医学世界里,有一种肿瘤以其独特而多变的面貌,悄然潜藏于人体的各个角落,它就是淋巴瘤——一个常常被冠以“伪装大师”和“会跑的肿瘤”的神秘称谓。或许,这样的称呼听起来让人心生畏惧,但请允许我们以一种更为温和而探索性的视角,揭开淋巴瘤那层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

一、淋巴瘤的定义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理体内的废弃物质和有害物质,并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一旦淋巴细胞发生癌变,就可能形成淋巴瘤。

二、淋巴瘤的“伪装”与“跑动”能力

淋巴瘤之所以被称为“伪装大师”,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淋巴瘤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骨髓等,且每个患者的症状都不尽相同。有时,淋巴瘤的症状可能像感冒发烧,有时又像皮肤病、消化不良等,这使得淋巴瘤的诊断变得尤为困难。

淋巴瘤的“跑动”能力则体现在其全身侵袭性上。由于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淋巴瘤细胞可以随着淋巴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在那里聚集和生长。因此,淋巴瘤不仅可以原发于淋巴结,还可以侵犯到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和器官,如肺、肝、骨等。这种全身性的扩散使得淋巴瘤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三、淋巴瘤的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淋巴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和遗传易感性。携带遗传基因易感性高的人群淋巴瘤发病风险会增加。

2、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异常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例如,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感染以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4、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有机溶剂、杀虫剂、除草剂、燃料等,以及某些抗癌药物和药物。

5、物理因素:辐射和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下也可能增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会。

四、淋巴瘤的治疗

1、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化疗药物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2、放疗:使用高能放射线照射体内的癌细胞,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放疗通常用于局部治疗和预防复发。

3、免疫疗法: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CAR-T细胞疗法等。

4、靶向治疗:利用特定分子目标来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靶向药物已经广泛用于淋巴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干细胞移植:对于一些高风险或复发的淋巴瘤患者,干细胞移植可以是一种选择。该方法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高剂量化疗或放疗杀死癌细胞,然后用健康的干细胞替换受损的造血系统。

愿所有淋巴瘤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与快乐,让生命之花在阳光下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史存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