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电子屏幕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视力

2023-12-13 1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屏幕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视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我国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电子屏幕时代保护我们的视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屏幕对视力的影响

1. 蓝光损伤

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接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细胞产生损伤。长时间接触蓝光,容易导致视疲劳、干眼症等眼部疾病。

2. 闪烁和辐射

电子屏幕的闪烁和辐射对眼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时间注视屏幕,容易导致眼涩、眼痒、视力下降等症状。

3. 调节负荷

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眼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以适应屏幕上的内容。这种调节负荷会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影响视力。

4. 近距离用眼

使用电子屏幕时,人们往往保持较近的视距,这会使眼睛的调节功能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近视。

二、如何保护视力

1. 控制用眼时间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是预防视力下降的关键。成年人连续用眼不宜超过1小时,青少年连续用眼不宜超过40分钟。用眼过程中,每隔20分钟远眺20秒,让眼睛得到休息。

2. 调整用眼环境

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在强光或弱光环境下使用电子屏幕。屏幕亮度应适中,以不刺眼为宜。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眼睛干燥。

3. 保持正确坐姿

使用电子屏幕时,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一般来说,电脑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50-70厘米,手机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30-40厘米。

4. 使用护眼产品

市面上有许多护眼产品,如护眼贴、防蓝光眼镜等。这些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选购时,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5. 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眼部锻炼方法。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具体操作如下:

(1)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2)挤按睛明穴:用双手食指轻轻挤按睛明穴(鼻梁两侧,距鼻梁约2厘米处)。

(3)按揉四白穴:用双手食指轻轻按揉四白穴(眼眶下缘中部,瞳孔下方约2厘米处)。

(4)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按太阳穴,然后用双手食指第二节内侧面从眉头刮至眉梢。

6. 饮食调理

补充眼部所需营养,有助于保护视力。以下食物对眼睛有益: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类、胡萝卜、南瓜等。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3)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植物油、坚果、奶制品等。

(4)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如蓝莓、紫薯、黑枸杞等。

三、针对不同群体的视力保护措施

1. 儿童视力保护

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儿童视力:

(1)限制儿童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

(2)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远眺时间,促进视力发育。

(3)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力问题。

(4)培养儿童正确的阅读姿势,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

2. 青少年视力保护

青少年时期是近视高发阶段,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眼肌调节能力。

(3)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暗光或强光环境下阅读。

(4)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必要时佩戴合适的眼镜。

3. 成人视力保护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用眼频繁,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成人视力:

(1)工作间隙进行眼部放松,如闭目休息、远眺等。

(2)减少晚上熬夜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3)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

(4)适当进行眼部锻炼,如眼保健操、眼部瑜伽等。

四、警惕视力下降的信号

1. 眼睛干涩、疲劳: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出现干涩、疲劳症状,可能是视力下降的信号。

2. 视力模糊:看东西时出现模糊不清,需眯眼或调整距离才能看清楚,应及时检查视力。

3. 眼睛疼痛: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出现疼痛感,可能是视力问题导致的。

4. 眼睛红血丝增多:长时间用眼导致眼睛红血丝增多,应注意休息,防止视力下降。

5. 头痛、恶心:用眼过度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调整用眼习惯。

五、结语

在电子屏幕时代,保护视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关注眼部健康,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视力下降。同时,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护眼意识,让我们的眼睛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清晰明亮。只有拥有健康的视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拥抱美好的未来。

(张凯 沈丘县人民医院 眼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