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你了解吗?

2023-05-24 11: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作为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区的一名主管护师,我深知正确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血管中循环,从而形成了血压。通常,我们测量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小压力。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 和舒张压<80 mmHg。

2.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 120 - 139 mmHg 和(或)舒张压 80 - 89 mmHg。

3. 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 140 - 159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 99 mmHg。

4. 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 - 179 mmHg 和(或)舒张压 100 - 109 mmHg。

5. 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Hg 和(或)舒张压≥110 mmHg。

6.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 且舒张压<90 mmHg。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准确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

1. 诊室血压测量

• 测量前患者应至少安静休息 5 分钟。

•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测量时患者取坐位,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 测量应至少测量 2 次,每次间隔 1 - 2 分钟。如果 2 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大(收缩压或舒张压差值>5 mmHg),应再次测量。

如果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均达到或超过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 家庭血压测量

• 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定期校准。

• 测量前应休息 5 - 10 分钟。

• 测量时采取坐位或卧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 通常早晚各测量 1 次,每次测量 2 - 3 次,间隔 1 分钟。

家庭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平均收缩压≥135 mmHg 和(或)平均舒张压≥85 mmHg。

3. 动态血压监测

• 这是一种通过佩戴血压监测设备,连续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测量血压的方法。

• 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夜间血压、清晨血压等。

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24 小时平均血压≥130/80 mmHg,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

四、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

在测量血压时,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可靠的血压值。

1. 测量姿势

• 不正确的测量姿势,如手臂位置过高或过低、身体前倾或后仰等,都可能导致血压测量值偏差。

2. 测量时间

• 血压在一天中会有波动,通常清晨和下午会有两个高峰。因此,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可能会有所不同。

3. 情绪和运动

• 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以及剧烈运动后,血压会暂时升高。

4. 环境温度

• 寒冷环境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炎热环境则可能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5. 药物

•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影响血压。

五、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

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在血压升高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长期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等。

六、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1. 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

•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 18.5 - 23.9 千克/平方米之间,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 25 克酒精,女性不超过 15 克酒精。

•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2. 定期测量血压

• 建议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

•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高风险人群,应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

3. 治疗

• 一旦确诊高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遵循个体化原则。

•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总之,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血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高血压的危害。如果您对自己的血压有任何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的血压,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康喆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一高血压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