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探秘冠心病与先心病:关乎心脏的健康密码

2023-07-17 00: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心脏,宛如人体的 “发动机”,夜以继日地跳动,为全身输送富含氧气与营养的血液,维持着生命的每一个细微活动。从大脑的思考、肌肉的运动,到脏器的正常运转,无一不依赖心脏的稳定供血。然而,这台 “发动机” 有时也会遭遇故障,冠心病与先心病就是其中较为常见且棘手的两类问题。了解它们,就等于为心脏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能让我们在疾病来袭时从容应对。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认识这两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心脏的 “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名字精准地揭示了它的发病根源。冠状动脉,作为专门为心肌供血的动脉血管,一旦其内膜受损,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就会像 “小补丁” 一样沉积在内膜下,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堆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不断生长,使得冠状动脉的管腔日益狭窄,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一样,心肌获得的血液供应随之减少,最终引发心肌缺血,冠心病便悄然降临。

(二)发病症状有哪些
冠心病发病时,心绞痛堪称最典型的 “警报信号”。多数患者会突感胸骨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压榨,闷胀感、憋闷感如影随形,还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这种疼痛一般持续 3 到 5 分钟,它可不是 “安分守己” 的,常常呈放射状发散,波及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和背部,有的甚至会 “跑” 到右臂,让患者苦不堪言。而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严重发作形式,更是凶险万分。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不少患者就会收到身体发出的 “预警”,像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还伴有明显的不适与疲惫。一旦梗塞爆发,持续性的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如刀割般的疼痛,会在胸骨后汹涌袭来,迅速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此时的每一秒都生死攸关。

(三)高发人群与危险因素
在冠心病的 “狙击名单” 上,45 岁以上的男性赫然在列,他们由于年龄增长、雄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血管弹性逐渐下降,患病风险一路飙升。绝经后的女性也不能掉以轻心,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 “屏障” 一旦消失,冠心病就容易乘虚而入。此外,长期吸烟如同给冠状动脉 “抹黑”,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为粥样斑块的形成 “添砖加瓦”;酗酒则让血压像坐过山车般波动,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过高的血压如同一把利刃,不断冲击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血脂异常者,血液中过量的脂质时刻觊觎着冠状动脉内膜;糖尿病患者,紊乱的血糖代谢好似 “幕后黑手”,干扰血管正常功能,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成倍增长。

(四)治疗手段大盘点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场 “多兵种协同作战”。药物治疗堪称先锋部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 “作恶”,就像给血液流通的道路清障;他汀类降脂药则肩负起降低血脂、稳定甚至逆转粥样斑块的重任;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冠药物,关键时刻舌下含服,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为心肌开辟 “生命通道”,缓解心绞痛。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介入治疗就要登场了。通过微创的方式,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扩张血管,再植入支架撑起狭窄的管腔,恢复心肌供血,让心脏重获生机。而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极为严重,多处弥漫性狭窄,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则是最后的 “王牌”。医生取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如大隐静脉、乳内动脉等,像搭建桥梁一般,将主动脉与狭窄冠状动脉远端连接,绕过堵塞路段,为心肌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但无论哪种治疗,谨遵医嘱、定期复诊都是贯穿全程的 “金科玉律”,唯有如此,才能与冠心病长期 “周旋”,守护心脏健康。

三、先心病:与生俱来的心脏挑战
(一)先心病的本质
先心病,全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它是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所埋下的 “隐患”,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病变便已悄然存在,是货真价实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胚胎发育关键期,若受到遗传、环境等不良因素干扰,心脏这一精密器官的发育就可能 “跑偏”,为日后的健康埋下伏笔。

(二)分类及对应病症
先心病主要分为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 “表现”。左向右分流型,堪称 “潜伏高手”,像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正常情况下患者可不出现缺氧症状,但在剧烈哭闹、肺炎等特殊时刻,肺部血流剧增,就可能导致暂时性青紫。右向左分流型则是 “缺氧制造者”,典型如法洛四联症,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右心未经充分氧合的血液直接混入左心,持续性青紫、憋喘、杵状指(趾)常相伴左右,活动耐力极差,成长发育也备受阻碍。还有无分流型,以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为代表,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没有异常通路分流,病情相对隐匿,有的患者可能仅在运动后出现心悸、气促等轻微不适,容易被忽视。

(三)诊断方法揭秘
面对先心病,精准诊断是 “破局” 关键。心脏彩超堪称医生的 “透视眼”,它利用超声波无创穿透人体,清晰呈现心脏的结构、大小、瓣膜开闭及血流情况,能精准揪出绝大多数心脏畸形,无论是缺损、狭窄还是异常分流,都无所遁形。心电图检查则像 “心电侦探”,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捕捉心律失常、心房心室肥大等异常电波,侧面反映心脏病变。而心导管检查虽然是有创检查,但在复杂先心病诊断中作用非凡,它能深入心脏内部,精确测量各部位压力、血氧含量,了解血流动力学细节,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 “导航图”,助力医生直击病魔要害。

(四)治疗与预后情况
如今,先心病的治疗不再是 “束手无策”。手术治疗是 “主力军”,从传统开胸手术直视下修补缺损、矫正畸形,到如今微创小切口、胸腔镜辅助手术,精准修复心脏问题,大大减轻患者创伤;介入治疗更是 “后起之秀”,对于部分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通过导管输送封堵器械,封堵缺损部位,术后恢复快、疤痕小。一般而言,简单先心病如小型房间隔缺损,若在合适时机干预,预后良好,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能像同龄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但复杂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即便手术成功,后续可能仍需长期随访、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心功能、活动耐力较正常人稍逊一筹。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先心病患者拥抱健康未来的希望之光。

四、预防与日常呵护
冠心病的预防,是一场贯穿日常生活的 “持久战”。在饮食这块阵地上,低盐低脂是 “基本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 6 克以内,告别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高脂食物的摄入,让血管远离 “油腻”。运动也是关键一环,每周坚持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促进血液循环,为血管 “减负”。戒烟限酒更是刻不容缓,吸烟不仅危害自身,二手烟还会波及家人;过量饮酒会使血压、血脂失控,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工作劳逸结合,都是稳定血压、保护心脏的 “妙招”。而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将各项指标稳稳控制在正常范围,就能为心脏构筑坚固 “防线”。

预防先心病,则要把重点放在孕期保健。适龄婚育是第一道 “关卡”,女性尽量在 35 岁前生育,高龄产妇胎儿基因异常风险大增,孕期需严密监测。准妈妈们备孕时就要摒弃吸烟、饮酒陋习,孕前半年戒烟戒酒,为宝宝创造健康起点。妊娠早期,风疹、流感等病毒堪称胎儿心脏发育的 “天敌”,孕妇要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暖,必要时接种疫苗预防;用药务必谨慎,非必要不服用,若需用药,必须在医生 “把关” 下选择安全药物。此外,孕期要远离射线、电磁辐射,避免高海拔地区旅行,防止缺氧影响胎儿心脏发育。

无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都是守护心脏健康的 “秘密武器”。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指标;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者,可适当增加体检频率,每半年一次,并增加心脏彩超等深度检查项目。早发现、早干预,让心脏问题无处遁形,我们就能长久拥有一颗健康有力的心脏,畅享美好生活。

五、结语
冠心病与先心病,虽发病机制、高危人群各异,但都对心脏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冠心病多在中老年 “发难”,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血;先心病则是胎儿期心脏发育 “走偏”,让患者从出生起就背负压力。了解它们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手段,是守护心脏、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大家日常要关爱心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高危人群更要定期体检、谨遵医嘱。早发现、早治疗,心脏方能持续有力跳动,为生命旅程护航,助我们畅享健康人生。

(王恒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脏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