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失控”,即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脏的心房部分出现无序、快速的收缩,导致心跳失去规律。房颤不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将详细探讨房颤的危害。
一、房颤的定义与病因
房颤时,心房内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肌肉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这种不规律的收缩使得心房无法有效地泵血,进而影响整个心脏的血液循环。房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年龄增长、吸烟、肥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
二、房颤的主要危害
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无规律,容易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脑血管,从而引发中风。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5~6倍。中风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致心力衰竭
房颤会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心房辅助泵血功能丧失,心脏的射血功能下降,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存在房颤的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活动后气喘、乏力、头晕等。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房颤患者的心脏节律紊乱,心肌供血不稳定,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等严重后果。
引发其他心律失常
房颤本身就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患者还容易出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降低生活质量
房颤患者常常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房颤还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三、房颤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预防房颤的关键在于控制房颤的易发因素,如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原发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此外,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也是预防房颤的重要手段。
治疗
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预防中风和减轻症状。手术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等,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介入治疗如封堵术等,则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房颤患者。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四、总结
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房颤不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房颤症状,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降低房颤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郜玉洁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