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至今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我国2023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2022年74.8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略低于(2022年53/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6.8%,结核病死亡数估算为2.5万,结核病死亡率为2.0/10万。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在肺泡内繁殖,形成原发病灶。随后,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到全身各个部位,引发不同部位的结核病。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结核病的80%~90%。
结核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此外,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也是结核病的常见表现。
二、结核病的危害
结核病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肺部永久损伤或残疾。其次,结核分枝杆菌在初次接触抗结核药物后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进一步加剧病情并增加传染性。此外,结核病还会引发全身毒性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而言,结核病的传播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进行自我隔离,这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社会孤立感,还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不规范或不完整的治疗还可能导致结核病复发,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
三、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等方式将含有病菌的微滴排入空气造成的飞沫传播,孕妇可能通过胎盘将病菌传给胎儿导致的母婴传播,以及与结核病患者共享未分开的餐具、摄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食物而发生的消化道传播。此外,还存在直接接种传播的风险。该病主要侵犯肺脏,但也可能对肝、肾、脑等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针对性治疗。
四、如何预防结核病?
预防结核病,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增强自身免疫力。
合理作息:经常熬夜会削弱身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结核病的风险。建议合理规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预防结核病。
清洁护理:勤洗手、保持衣物清洁干燥,对于婴幼儿可适当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同时,避免随地吐痰,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机会。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结核病。建议平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爬楼梯等。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健康。
调整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结核病同样重要。平时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排骨、乌鱼片等,可以增强抵抗力。此外,还可以多吃滋阴、润肺、清热的水果,如梨、荔枝等,有助于保护呼吸道健康。
注射疫苗:目前常用的结核病疫苗是卡介苗,它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来提供保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疫苗接种,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结核感染或症状,便于及时治疗。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糖尿病患者等,更应重视体检。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由于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口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地方,如网吧、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如果必须与结核病患者接触,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降低室内结核杆菌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因此,建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增强免疫力: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来预防结核病。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预防结核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作息、清洁护理、适当运动、调整饮食、注射疫苗、定期体检、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全面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远离结核病的威胁。
(高燕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结核病合并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