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脑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其发病特点和常见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突然发作:
急性脑梗死的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迅速达到高峰,这一过程往往非常迅速,使得患者和家属可能措手不及。
高致残率和致死率: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即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
复发风险: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尤其是当病变的基础(如不稳定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未得到有效治疗时。因此,预防复发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一环。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逐渐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容易发生堵塞。
季节和天气影响:
虽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季节和天气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寒冷季节和气温骤变时,由于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可能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二、常见症状
偏瘫:
偏瘫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无法抬起或移动。这可能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该侧肢体的运动神经受损所致。
感觉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面部、口唇、肢体的麻木或感觉减退,对痛觉、温度觉等感觉不敏感。这同样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感觉神经受损。
视力障碍:
急性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问题,如一侧或双眼的视力减退、模糊或失明。这可能与脑梗死影响视神经或视觉中枢有关。
言语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失语、言语含糊不清或构音障碍等言语功能问题。失语是指患者无法用语言进行正常交流,而言语含糊则表现为发音不清晰,构音障碍则是指患者发音困难或无法正确发音。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拿东西不稳、无法完成精细动作等。这是由于大脑对小脑或前庭系统的控制受损所致,导致患者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下降。
意识障碍:
严重的急性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意识障碍的程度与梗死部位及范围密切相关,尤其是当梗死发生在脑干等重要区域时,意识障碍可能更为严重。
头痛、恶心和呕吐: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这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升高所致。同时,恶心和呕吐也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颅内压升高或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急性脑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
三、总结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突然发作、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其常见症状包括偏瘫、感觉障碍、视力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了解这些发病特点和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以便医生能够迅速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复发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
(李明阳 南阳南石医院 急诊内科(卒中单元)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