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麻醉前为什么要禁食禁水?真的一点东西都不能碰吗?

2025-07-09 10: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手术室的大门外,几乎每位即将接受麻醉的患者都会听到护士这句叮嘱:“手术前 8 小时不能吃东西,4 小时不能喝水。” 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藏着关乎生命安全的医学原理。但临床中总有患者忍不住偷偷进食,有人觉得 “就喝一小口牛奶没关系”,有人认为 “嚼块口香糖能缓解紧张”,却不知这些举动可能在麻醉时埋下致命隐患。

一、禁食禁水是为了守护呼吸道安全
人体的食道与气管如同两条相邻的 “通道”,在咽喉部交汇。正常情况下,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像盖子一样盖住气管入口,确保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会厌打开,让气体进入肺部。但麻醉药物会使全身肌肉松弛,包括控制会厌软骨的肌肉,这个 “盖子” 会失去保护功能。

当胃里有食物或液体时,麻醉状态下的恶心、呕吐反应可能导致胃内容物逆流。这些带有强酸性的消化液一旦进入气管,会引发严重后果:轻则导致吸入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重则堵塞气道,造成窒息,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危及生命。医学数据显示,未严格禁食禁水的患者,麻醉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是严格遵守者的 5 倍以上,其中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 30%。

二、不同食物的 “排空时间表”
并非所有食物都遵循相同的禁食标准,这与它们的消化难度密切相关。医学上根据食物的性质制定了详细的禁食时间:

1、清水、无渣果汁等清亮液体,胃排空时间约 1-2 小时,通常要求术前 2 小时禁食。

2、牛奶、配方奶等乳制品,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排空时间延长至 3-4 小时,需术前 4 小时禁食。

3、面包、馒头等淀粉类固体食物,胃排空约需 4-6 小时,术前 6 小时内不可食用。

4、肉类、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最慢,排空时间可达 8 小时以上,必须提前 8 小时禁食。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特别强调 “油炸食品要提前更久禁食”—— 一块炸鸡的消化时间可能比一碗白粥长 3 倍以上。胃排空还受个体差异影响,糖尿病患者、孕妇、肠梗阻患者的胃动力较弱,禁食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

三、特殊情况:这些 “例外” 是被允许的
“禁食禁水” 并非绝对禁止所有摄入,医学上存在明确的例外情况:

1、术前需服用的药物,如降压药、抗癫痫药,可用一小口水(通常不超过 50ml)送服。这是为了避免突然停药导致血压波动或病情发作,护士会在术前核对并协助用药。

2、儿童患者由于代谢较快,长时间禁食可能导致脱水或低血糖,医生会根据年龄调整标准。例如婴幼儿术前 4 小时可喂母乳,2 小时可喂清水,具体由麻醉医生评估。

3、紧急手术时,即使患者刚进食,医生也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如插入胃管引流、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同时做好抢救准备,但这属于无奈之举,风险远高于择期手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口香糖、润喉糖等看似 “不进食” 的行为也被禁止。咀嚼动作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胃内容物量,且糖果可能意外滑落至咽喉部,同样存在误吸风险。

四、违背禁忌的真实案例警示
临床中曾有患者因侥幸心理付出惨痛代价:一位准备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偷偷喝了半碗豆浆,麻醉诱导时发生呕吐,胃内容物进入肺部,术后出现严重感染,原本 1 小时的手术变成了 7 天 ICU 治疗;一位产妇为 “补充体力” 术前吃了鸡蛋,剖宫产麻醉时发生反流,虽经抢救脱险,但因吸入性肺炎延长了两周住院时间。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麻醉前的禁食禁水要求,是无数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安全底线。医护人员术前反复核对饮食情况,并非 “小题大做”,而是在为患者筑牢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五、术前准备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确保麻醉安全,患者应做好这些准备:

1、术前一天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饮食史,包括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种类。

2、若术前感到口渴,可向护士说明,评估后可能给予少量润唇措施,但不可擅自饮水。

3、儿童患者的家长要提前做好沟通,避免孩子因哭闹被喂食,可通过玩具转移注意力。

4、糖尿病患者需告知医生血糖控制情况,医生可能会安排早班手术,缩短禁食时间。

麻醉前的每一项准备都像精密仪器的零件,环环相扣才能确保手术安全。当我们理解了禁食禁水背后的医学逻辑,就会明白:暂时的口腹之欲,远不及生命安全重要。遵守这一要求,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医疗团队最大的配合。

(冯龙杰 汝州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