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脂检测指标全解析:知晓“脂”情,守护健康

2024-09-18 10: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与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血脂检测,作为了解血脂状况的重要手段,其各项指标犹如身体血脂健康的“晴雨表”。深入认识这些指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一、血脂检测:健康防线的前哨

血脂,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脂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结构等。然而,当血脂水平异常时,却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血脂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各类脂质成分的含量,为我们呈现出身体脂质代谢的真实状况。

一般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血脂的水平及分布情况,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诊断脂质代谢紊乱等具有关键意义。

二、关键血脂指标:深度解读

(一)总胆固醇(TC):血脂水平的“全景图”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它反映了人体整体的胆固醇水平。正常范围一般在3.0 - 5.2mmol/L 。当TC水平升高,意味着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过多的胆固醇会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影响血液流通,进而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多种因素可导致TC升高,如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运动量不足,遗传因素,以及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而TC降低也并非好事,可能与营养不良、严重肝脏疾病、甲亢等有关,这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甘油三酯(TG):能量代谢的“风向标”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供给能量。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空腹TG水平应在0.56 - 1.70mmol/L 。TG升高常见于不良饮食习惯,如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状态也常伴有TG升高。

过高的甘油三酯不仅会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当TG水平显著升高时,血液变得黏稠,流动性变差,容易形成微小血栓,进一步阻塞血管。此外,TG升高还可能影响脂蛋白代谢,间接升高LDL-C水平,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健康的“头号杀手”

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这是因为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其正常理想水平通常应低于3.4mmol/L 。LDL-C可以携带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下,被氧化修饰后,吸引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堆积,逐渐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一旦破裂,还会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遗传因素、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肥胖等都可使LDL-C水平升高。降低LDL-C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LDL-C控制在理想范围,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的“清道夫”

与LDL-C相反,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其正常范围一般男性在1.0mmol/L 以上,女性在1.3mmol/L 以上。HDL-C就像血管中的“清道夫”,它能够将外周组织包括血管壁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HDL-C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适量运动、戒烟、适量饮酒(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5g酒精,男性不超过30g酒精)、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等有助于提高HDL-C水平。而肥胖、糖尿病、吸烟等不良因素则会降低HDL-C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血脂检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为确保血脂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了解检测流程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一)检测前准备

1. 饮食控制:在检测前3天,应保持日常饮食习惯,但要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蟹黄等。检测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且需空腹10 - 12小时,一般建议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空腹采血。这是因为进食后,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会发生变化,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 药物调整:某些药物会影响血脂水平,如避孕药、类固醇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检测时间。但对于一些不能随意停药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用。

3. 避免剧烈运动:检测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使血脂短暂升高,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建议在采血前保持相对安静状态,避免长途奔波和过度劳累。

(二)检测过程

血脂检测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一般在医院的检验科或体检中心进行。采血时,医护人员会在肘部静脉抽取适量血液,放入专门的抗凝管中。整个过程快捷,一般几分钟即可完成。采血后,需用棉球按压穿刺部位3 - 5分钟,防止出血。

(三)检测后解读

拿到血脂检测报告后,不要盲目紧张或自行判断。应及时将报告交给医生,医生会结合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各项血脂指标的具体数值,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如果血脂指标出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进行脂蛋白电泳分析、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关注血脂:不同人群的防控要点

不同人群由于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血脂管理方面各有侧重。

(一)健康人群

对于健康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是早期发现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脂异常的关键,包括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通过这些措施,维持血脂在正常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密切关注血脂水平。这些人群除了遵循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建议外,还需根据医生的评估,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药物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将LDL-C降至2.6mmol/L 以下,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是否正常,都应积极干预血脂异常,以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格控制血脂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此类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更为严格,通常需将LDL-C降至1.8mmol/L 以下,部分极高危患者甚至要降至1.4mmol/L 以下。这不仅需要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还需长期坚持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同时,要定期复查血脂,根据血脂水平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脂持续达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

血脂检测的各项指标犹如我们身体健康的“信号灯”,通过它们,我们能清晰了解自身的血脂状况。知晓“脂”情,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高危人群,都应重视血脂检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积极接受药物治疗。让我们从了解血脂开始,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筑起坚固防线,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郭腾飞 登封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