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个既神秘又充满高科技感的医疗领域——脑血管介入。你相信吗?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竟然能成为我们大脑健康的守护者!
1认识脑血管介入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与风险。⑴优势:①创伤小:仅需在皮肤上开一个微小的创口。②恢复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住院时间较短。③疗效好: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血管病变,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⑵风险:①出血:穿刺点出血、血管破裂等。②血栓形成:支架植入后可能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再次狭窄或闭塞。③造影剂过敏: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出现过敏反应。
2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原理与步骤是什么?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的创口进入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治疗器械准确送达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步骤分为以下几步:⑴术前准备:患者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并签署手术同意书。⑵动脉穿刺: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常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作为穿刺点。⑶导管置入:通过穿刺点将导管插入血管,依次进入髂内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最后到达病变部位。⑷造影成像:注射含碘造影剂,使血管显影,进行精确诊断。⑸治疗操作:根据病变情况,进行血管扩张、支架植入、栓塞等操作。⑹术后处理: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脑血管介入治疗常见方式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脑血管介入治疗常见方式的方式主要有:⑴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部位,充气使球囊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迅速恢复血管通畅性,改善脑部血流状况。⑵支架植入术:在狭窄或病变的血管处植入金属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使血管保持开放状态。有效防止血管再次狭窄,长期维持血管通畅性。⑶动脉瘤介入栓塞:使用特殊材料(如弹簧圈)填塞动脉瘤,防止破裂出血。适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瘤等。⑷溶栓/取栓治疗:通过动脉注射药物溶解血栓或机械取栓恢复血流。适用于急性脑梗死、脑栓塞患者。
4脑血管介入治疗适合哪些人?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脑栓塞等需要紧急溶栓或取栓治疗的患者。但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对造影剂过敏者以及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是严禁使用脑血管介入治疗的。
综上所述,脑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一根细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以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术后进行密切的监测和处理。
(谢宁博 郑州市中医院 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