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血管介入取栓术揭秘

2024-05-22 18: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快看看我爸爸,他突然不会说话了,右边胳膊腿也动不了!”

“妈妈刚才还在做饭,突然就晕倒了,人也不清醒了……”

这样的紧急呼救,在医院的急诊科并不少见。当家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说话不清、口角歪斜、视力模糊、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发作了!脑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发作,分秒必争,因为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脑梗的罪魁祸首,往往是脑血管里突然形成的血栓,或者是从心脏等地方脱落的小血块,像塞子一样堵住了大脑的血管,导致大脑相应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大脑对氧气的需求极高,中断几分钟,脑细胞就可能开始坏死,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打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濒死的脑细胞,患者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后遗症也会越少。

在众多治疗急性脑梗的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生命通道”的紧急救援技术,它就是脑血管介入取栓术。今天,就让我这个介入手术部的护士,带大家一起来揭秘这项神奇的技术。

当怀疑是急性脑梗时,患者需要尽快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排除脑出血。一旦确诊为适合介入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会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取栓术通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室的手术台上进行。医生会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上臂的桡动脉处,做一个米粒大小的穿刺口,通过这个微小的入口,将一根非常细软的导管,在X光引导下,像导航一样精准地送入大脑的血管内。

找到堵塞的血管和血栓后,医生会根据血栓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取栓工具。这些工具通常是一些非常精巧的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取栓支架就像一个小小的网兜,被送到血栓位置后释放,利用血流的力量或轻微的拉力,将血栓“捞”住,然后连同支架一起撤出体外。抽吸导管则像一个强力吸管,直接吸出堵塞血管的血栓。整个过程通常只需要1到2个小时,相比传统药物治疗,介入取栓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打通堵塞的“生命通道”,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

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微创”和“高效”。它不需要开颅,创伤小,恢复快,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更重要的是,它能快速、精准地清除堵塞物,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为挽救濒死的脑细胞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脑血管介入取栓术为急性脑梗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让许多原本可能瘫痪甚至失去生命的人,重新获得了站立、行走、说话的机会。

那么,是不是所有脑梗患者都适合做取栓术呢?当然不是。取栓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发病时间、血管堵塞的位置和程度、患者的基础状况等,都需要医生综合评估。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争分夺秒”!取栓术的效果与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密切相关,通常建议在发病4.5小时到24小时内进行(具体时间窗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差异),越早越好。所以,一旦发现家人出现脑梗的“报警”症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就诊,为抢救大脑赢得宝贵的时间!

当然,取栓术只是急性期的紧急处理。术后的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同样重要。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物,定期复查,预防脑梗再次发作。

总之,急性脑梗来势汹汹,但现代医学的介入取栓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识别症状,及时就医,就有机会通过这条“生命通道”,将大脑从生死边缘拉回来,重拾健康生活。记住,关键时刻,别犹豫,快行动!

(王倩 开封市中心医院 介入手术部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